缩略图

网络通信技术推动广播电视工程发展实践策略

作者

严晋

武汉广播电视台播送中心,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0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工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深受网络通信技术发展的影响。网络通信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变革,一方面提升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与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创作与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深入研究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

1.1 提升节目传输质量,拓展传播覆盖范围

传统广播电视信号易受地形、天气干扰,导致信号衰减、画面卡顿或声音失真。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后,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更强。通过先进编码与调制技术,减少传输损耗,确保节目高清流畅画质和清晰音质,提升观众观看体验。在大型体育赛事直播中,可实现 4K 或 8K 超高清传输。网络技术突破地域限制,传统广播电视覆盖有限,难以覆盖偏远地区;而网络平台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只要有网覆盖,用户就能随时随地接收节目,扩大受众群体,开拓新传播渠道,促进跨区域发展,地方电视台传播特色节目,提升文化影响力。

1.2 丰富节目内容形式

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局限性。以往广播电视节目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线性播放为主。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实现节目内容的多样化创作。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节目体验;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收集观众反馈,根据观众喜好制作个性化节目内容。还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实时互动节目,观众能够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参与投票、留言等节目互动,使节目内容更加贴近观众需求。

2 目前广播电视工程存在的问题常见问题及面临挑战

2.1 信号干扰问题与网络安全隐患

尽管网络通信技术提升了信号抗干扰能力,但广播电视信号仍面临干扰源。电子设备如手机、微波炉产生电磁干扰,影响信号稳定性和传输质量;不同频段信号相互干扰,频谱资源紧张使问题突出,城市繁华区易导致信号中断或花屏。此外,广播电视与网络技术融合,网络安全问题凸显:系统存储大量节目和用户信息,攻击可能引发节目泄露、信号中断及信息窃取;黑客入侵可篡改内容或干扰信号;机构安全投入不足,防护体系不完善,难应对复杂威胁。

2.2 内容创新不足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性。在网络通信技术带来丰富内容创作可能性的背景下,部分广播电视机构未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许多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未能及时跟上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仍然依赖传统的节目制作模式,缺乏对新媒体元素的有效融合。在节目策划和选题方面,缺乏深入挖掘和创新思维,导致节目吸引力不足,观众流失现象较为明显。

2.3 技术人才短缺

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需要既懂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又熟悉网络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行业内这类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一方面,传统广播电视人才大多对网络通信技术了解有限,难以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课程设置未能及时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知识与技能的脱节。这使得广播电视工程在引入和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过程中,面临技术实施和维护方面的困难。

3 广播电视工程的优化策略

首先,加强信号管理与抗干扰措施,广播电视机构应加强对信号的管理,合理规划频谱资源,避免不同频段信号之间的干扰。加大对信号抗干扰技术的研发投入,采用先进的滤波技术、屏蔽技术等,降低外界电磁干扰对广播电视信号的影响。在发射塔周边设置电磁屏蔽装置,减少周边电子设备对信号发射的干扰。此外,建立信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信号传输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信号干扰问题,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其次,在内容创新策略方面,广播电视机构应树立创新意识,加大对节目内容创新的投入。一方面,组建专业的节目策划团队,深入研究观众需求和市场趋势,挖掘新颖的节目题材和形式。推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原创节目,吸引观众关注。另一方面,积极与新媒体平台合作,借鉴新媒体的内容创作理念和传播方式,引入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元素,丰富节目表现形式。建立节目创新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创新节目和创作团队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此外,通过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外部优秀的网络通信技术人才加入,充实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团队。

4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4.1 基于 5G 技术的高速传输应用

5G 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点,为广播电视工程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节目制作环节,5G 技术展现出强大优势。拍摄现场的设备借助5G,可将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至制作中心。导演与制作团队无需亲临现场,便能第一时间获取精准的拍摄画面。导演能依据画面,远程向拍摄人员清晰指导拍摄角度、演员走位等。制作团队即刻开展后期制作,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显著提高节目制作效率。在节目播出环节,5G 技术能够支持超高清视频直播,观众通过 5G 终端设备可以流畅观看 4K 甚至 8K 画质的节目,获得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在一些大型文艺演出直播中,借助 5G 技术,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演员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细节,提升了直播的观赏性。

4.2 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节目策划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对观众的观看行为、喜好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广播电视机构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整合电视端、网络端等多渠道的观众观看数据,利用专业算法深度挖掘观众需求与兴趣点。通过分析观众观看不同类型节目的时长、时段以及对节目内容的互动情况,了解观众的喜好趋势,从而在节目策划阶段,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节目选题和内容创作方案,提高节目与观众需求的匹配度,提升节目收视率。

4.3 云计算技术在资源存储与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为广播电视工程提供了高效的资源存储与共享解决方案。广播电视机构利用云端存储技术,将节目制作中的各类片段、彩排素材以及历史节目资料有序存储在云端。不仅节省了物理存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还提高了资源管理效率。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能力,实现资源的快速检索和调用。

5 结语

网络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为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从提升节目传输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形式到拓展传播覆盖范围,网络通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广播电视工程在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过程中仍面临信号干扰、内容创新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和网络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与挑战。通过实施加强信号管理、鼓励内容创新、培养专业人才和强化网络安全防护等优化策略,以及合理运用基于 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策略,广播电视工程能够更好地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