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巧用任务驱动,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作者

周华

四川省越西县教师发展中心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助力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本文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其内涵与优势,从任务设计、实施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益参考,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一、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和应用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一)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内容隐含在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是核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目标。

(二)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为导向,这些任务通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兴趣爱好相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像处理软件时,布置 “设计班级活动海报” 的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一份精美的海报,会主动学习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任务较为复杂,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分工协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 “开发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 的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测试等工作,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要紧密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 “演示文稿制作” 这一单元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幻灯片的插入、文本编辑、图片和图表的添加、动画效果设置等。可以设计 “制作一份校园文化宣传演示文稿” 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上述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有效实施任务

在任务实施前,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讲述实际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任务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在布置 “制作个人网站” 的任务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设计精美的个人网站,介绍网站的功能和特点,让学生对个人网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讲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如网站的主题、页面布局、内容要求等,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完善教学评价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评价要全面、客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例如,在完成 “制作校园宣传视频” 的任务后,教师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视频的创意、拍摄技巧、剪辑效果、主题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最后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对方作品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一)挑战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可能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确,导致任务设计不合理,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应对策略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任务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方法培训、课程设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培训等,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任务设计的原则和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例如,组织教师参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案例分析,让教师学习优秀的任务设计案例,提高任务设计能力。

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和拓展组,基础组完成较为简单的任务,提高组完成中等难度的任务,拓展组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师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精心设计任务、有效实施任务和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教师任务设计能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大、教学资源有限等挑战,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实施分层教学与个别指导、整合教学资源等应对策略,能够保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 —— 走进信息化教育(第 3 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何克抗。建构主义 ——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J]. 电化教育研究,1997 (3):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