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整合设计分析

作者

苏遍地

河间市第二实验小学 河北河间 06245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是传统数学作业大多是计算题、应用题,形式单一,而且和实际生活脱节,容易让学生觉得“数学没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索,跨学科作业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通过设计融合多学科的作业任务,学生可以在测量、观察、表达、创造等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和生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好好研究跨学科作业的整合设计方法,丰富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果。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整合设计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紧扣数学核心素养

跨学科作业的设计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明确作业要培养的数学能力,不能为了“跨学科”而偏离数学本质,所以不管是融合语文、科学还是艺术,最终都要为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或应用数学方法服务,像是在“统计与概率”单元设计跨学科作业时,核心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而不是单纯追求其他学科的内容呈现。

(二)生活化原则:贴近学生实际经验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跨学科作业要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熟悉的场景或事物作为载体,这样能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参与兴趣 [1]。实际上,生活中的购物、种植、游戏、家务等场景都能成为作业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像是在学习“百分数”后,就可以设计“家庭购物小管家”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家庭买菜、买水果的花费,计算每种物品花费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分析哪些支出可以优化,这样能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消除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趣味性原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跨学科作业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融入游戏、动手操作、创作等趣味元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所以一定要避免作业形式枯燥、任务繁重,可以通过设置闯关任务、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提高趣味性,像是在“认识时间”单元,就设计“时间小侦探”游戏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用钟表模型拨出对应的时间,并制作“我的一天”时间手抄报,这样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关联性原则:强化学科内在联系

跨学科作业的“跨”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而是要找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所以关联性原则要求作业设计中各学科内容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像是在“校园植物观察”作业,需要学生用数学知识测量植物高度(数学)、记录生长数据(科学)、写观察日记描述数据变化(语文),促使三个学科围绕“植物生长”主题形成闭环,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自然衔接多学科知识,理解知识间的关联性。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整合设计的方法

(一)与语文整合:强化数学表达与理解

数学和语文的整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通过“说数学”“写数学”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像是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后,就可以让学生创作“数学童话”,用故事中的情节体现“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运算过程,比如“小熊先摘了 5 个苹果,送给小兔2 个,又摘了 3 个,现在有几个苹果?”[2]。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记录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比如“今天妈妈买了 3 斤苹果,每斤 8 元,一共花了 24 元,我用了乘法计算”“我发现楼梯的台阶是等腰梯形,每层有 12 级台阶”。数学日记能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数学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与科学整合:注重数据观察与分析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和科学整合的作业能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像是在“测量”单元,就可以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作业,学生每天测量豆芽的生长长度(厘米),记录在表格中,每周用折线统计图呈现生长趋势,分析“浇水次数和生长速度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数学现象,比如“树叶的对称图案”“花瓣数量的规律”,并用拍照、画图的方式记录,写下自己的发现,感受数学和自然的联系。

(三)与艺术整合:激发空间想象与创造

数学中的图形、对称、比例等知识和艺术创作密切相关,跨学科作业可以通过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像是在学习“平面图形”后,就可以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创作“图形拼贴画”,比如拼出动物、花朵、房屋等,计算每种图形的使用数量。并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数学艺术展板”,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插画”“几何图形装饰画”“分数手抄报”等,用艺术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然后在班级内展示交流,既巩固知识又提高审美能力。

(四)与生活实践整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和生活实践整合的作业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应用能力和责任意识,像是在学习“小数”后,就可以让学生当“家庭小会计”,记录一周的家庭支出(买菜、水电、零食等),并用小数表示金额,计算总支出和平均每日支出 [3]。此外,还可以组织“超市购物”模拟作业,学生用假币购买指定商品,计算“买 3 支铅笔和 1 块橡皮需要多少钱”“付 5 元应找回多少”,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五)与体育整合:强化数量感知与运动体验

数学和体育的整合能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数量变化,把数学知识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像是在学习“时间与速度”单元后,就可以设计运动数据记录作业,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记录自己跳绳 1 分钟的次数、跑步50 米的时间,比如“小明 1 分钟跳了 120 次,小红跳了 80 次”,之后让学生对比自己和同学的成绩,计算“自己的跳绳次数是同桌的几倍”“跑步速度比同学快多少秒”,在运动体验中理解倍数和速度的概念。而在学习“统计”知识后,则可以组织学生统计班级同学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让每个人投票选择篮球、跳绳、跑步等项目,然后把数据整理成表格,用彩笔制作条形统计图,通过图表直观看到哪种项目得票最多,分析受欢迎的原因,让统计知识在体育场景中得到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合作设计“数学体育游戏”,像是“投篮计分赛”,规定投中 1 个球得 5 分,投中 3 个就是 5×3=15 分,用加法或乘法计算小组总得分,让数学在运动中自然渗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整合设计,通过和语文、科学、艺术、生活实践、体育等学科的有机融合,让数学作业变得生动、实用且富有挑战性,而在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目标性、生活化、趣味性、关联性原则,并通过多样化的跨学科作业,学生能在创作故事、做实验、搞设计、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雪 .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及实践策略 [J]. 新课程研究 ,2023,(34):78-80.

[2] 陆逸飞 . 小学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J]. 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3,(43):48-49.

[3] 孙兴华 . 小学数学作业的跨学科融合与核心素养培养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29):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