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换填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李宁

山东远通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滕州市 277599

摘要:路基换填施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路基处理技术,它能有效地处理软土、过湿土等不良地质状况,施工技术简便、效果好、造价低。在采用这种施工工艺时,应根据工程特征及设计目的,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参数及施工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置换厚度计算。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各个工序的技术要点,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换填施工技术

引言

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率、高灵敏度、低强度、低渗透系数等三高两低特性,常常给道路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软土路基可能会导致路面沉降、开裂甚至破坏,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因此,采用有效的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如换填施工技术,对于提高路基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换填施工技术作为一种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路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1公路软土路基结构特征

1.1流变性强

与一般路基土壤相比,软土路基结构内部蕴含大量淤泥质颗粒和黏土成分,这些物质本身极易吸收水分,易造成软土路基整体含水率居高不下。据相关数据统计,普遍软土路基内部的含水量介于35%~80%之间,个别极端情况甚至可高达95%。过高的含水量不仅提高了软土路基的压缩性,而且加剧了其流变倾向。

1.2承载力较低

软土路基的压缩性体现在颇高的压缩系数上,通常在0.3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软土路基结构中存在大量的空隙孔洞,这种疏松性决定了它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压缩性的背后是内在结构的松散,土颗粒间缺乏应有的咬合和约束,越是松散压缩量就越大。除了结构松散外,软土路基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水分,水分的存在削弱了土体的内聚力,在外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位移和挤压变形,导致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变差。

2公路软土路基换填施工技术应用意义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若遇到软土路基,且地基地质条件不满足行车需要,则需进行软土路基处置,软土路基的存在不符合公路工程的运营要求。如果在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处理,既会增加公路工程的建设费用,也会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对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形象造成影响。换填法因具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中。它的合理使用,既能保证路基工程的质量,又能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减少公路工程的造价。

3公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换填施工技术

3.1换填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软土路基换填施工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换填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合适的换填材料能够显著提升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在公路工程中,常用的换填材料包括砂砾、碎石、粗砂等,这些材料具备较高的渗透性、强度和良好的压实性,能够有效防止路基产生过大沉降。然而,在具体选材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进行选择。例如,碎石具有良好的颗粒嵌锁作用,适合在承载力要求较高的路基换填中使用,而粗砂则因其渗透性较好,更适合用于需要快速排水的软土地基。此外,换填材料在填筑前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如筛分以去除过细颗粒,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填料不均匀的现象。处理后的材料还需满足公路路基的压实度标准,通常采用机械夯实、碾压等方式,确保填料密实、均匀,避免产生空隙和不均匀沉降。在换填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填料应分层摊铺,每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通过逐层压实提高整体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3.2填前基础处理技术

在软土路基换填施工中,填前基础处理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主要针对软土的天然状态,进行初步的稳固与加固处理。首先,应在施工前对软土层进行全面的勘察,明确软土的厚度、含水量及物理力学特性,结合工程实际条件,决定是否采用地基加固技术。在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例如地下水位较高或软土层厚度较大的情况,可以采取排水固结技术,先行在软土层内设置水平或垂直排水装置,如砂井、塑料排水板等,通过静置预压、真空预压等方法,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促使软土固结并减少其含水量,提高其强度与压缩模量。在水分排出后,软土的抗剪强度将大幅提高,这样有利于后续的换填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时监测软土的沉降情况和地表变形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分期分段的处理方法,确保在填前基础处理阶段软土已经达到较为理想的稳固状态。此外,在填前基础处理中,针对局部软土较弱区域,还可采用石灰或水泥等固化剂对软土进行表层加固,防止软土在后续换填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沉降或滑动。通过这些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可确保换填施工顺利进行并提升整体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力。

3.3路槽开挖与基底检验施工

对路基内的软土层进行换填时,要先开挖路槽,然后回填路基。在路槽开挖时,要注意:第一,进行施工设备的准备,保证设备的平稳工作以及挖掘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加强对路基施工过程的监控。若发现基坑开挖尺寸有偏差,应立即予以修正,以避免损坏路基中的完整路段。另外,还应注意路面槽内侧的清扫工作。第三,路基开挖结束后,要对中桩和边桩的位置进行测量,并对中线和边线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保证沟槽挖掘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以上工作结束之后,还要对路基换填所需的土方量进行计算,从而使得换填工作的下料工序更为合理,有效地防止更换填料的浪费,节省建筑材料的用量,这一措施不仅能给建设单位减轻费用,还能保证路基换填施工的质量,使后面的施工进程顺利进行。

基底检测应结合道路沟槽的开挖施工,并在开挖时分阶段进行基础检测。首先,用挖土机开挖,深度达到30厘米后要测试地基的承载力。在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基础下方可继续开挖。如果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要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开挖深度也要加大。必要时还应对地基进行压实,以保证地基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其次,要每10米左右对路基进行一次高精度的测量,以保证路基的高度与高程一致,从而保证路基填筑的成功。最后,还要对地基做最后的检查,保证地基的承载力。如果没有达到基底承载力标准,则要用打夯机敲打地基,以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高质量,防止基底因承载力不够而引起塌方,影响到路基的换填质量。

3.4路基填筑施工

为保证路基承载力,必须采取分层填筑和碾压的方法。路基的填筑工序为:首先,在路基填充过程中,每填入一层都要进行碾压,以保证各层的压实度以及整个路基的换填质量符合标准,为确保摊铺碾压过程的平稳进行,可以提高路基填料的填筑质量。其次,路基的充填物以碎石、粘土为主,因此,必须保证所用的填料满足设计的要求。为保证路基填土精度,应在路堤上划出相应的方格,以便施工人员按规定的地点填土。再次,在路基填筑时,要做好摊铺工作,保证路基的平整度以及路基的压实,还要保证路基的碾压质量。最后,要对路基回填的效果进行检验,保证路基的高度满足标准,从而提高路基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路面沉降等是道路建设和运营中经常出现的病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路基换填技术,将松软变形的路基进行换填。为保证换填路基的质量,必须严格遵循路基换填工艺规范,以保证路基的承载力满足标准,使公路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于浩.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 (36):129-130.

[2]杜伟.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19):62-63.

[3]康喜东.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