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

余凌云

湖北省洪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农机工程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从播种、灌溉到收获,各类农机设备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推动农业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然而,在农机设备大量投入使用的同时,其管理问题逐渐凸显。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农机设备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效能的关键。若管理不善,不仅会增加设备维修成本,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频发,延误农时,影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深入剖析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稳定、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存问题

(一)设备老化与更新滞后

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机工程机械设备服役时间过长,老化现象十分严重。部分设备已超出正常使用年限,却仍在继续使用。一方面,受限于资金短缺,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难以承担新设备的购置费用。农业生产利润相对较低,新设备价格昂贵,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灌溉设备等,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使得不少农户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政府在农机更新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与补贴力度上存在不足。补贴手续繁琐,申请周期长,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户因嫌麻烦放弃申请。老旧设备由于长期磨损,零部件老化,性能大幅下降,燃油消耗增加,维修频率升高,不仅降低了生产效率,还带来了更高的安全风险,严重制约农业生产效益提升。

(二)维护保养体系不完善

农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维护保养体系存在诸多缺陷。首先,专业的农机设备维护人员匮乏。农村地区缺乏对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多数维修人员仅靠经验积累进行维修,对于新型、复杂农机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不足。其次,维护保养缺乏规范流程与标准。许多农户在设备维护时,未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要求进行定期保养,如未按时更换机油、空气滤清器等,导致设备内部零部件过早磨损。再者,农机维修网点布局不合理且维修质量参差不齐。偏远农村地区维修网点少,设备出现故障后,农户需长途运输设备前往维修,耗时费力。部分维修网点为追求利润,使用劣质零部件进行维修,进一步损害设备性能,增加设备后期故障隐患。

(三)管理理念与技术落后

传统的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理念仍占据主导地位,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人员多依赖经验判断设备运行状况,缺乏科学的数据监测与分析手段。在设备调度方面,常出现盲目调配现象,导致设备闲置或过度使用。例如,在农忙时节,部分地区因缺乏统一调度,一些农机设备扎堆作业,而另一些地区却设备短缺。同时,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多数农机设备未配备信息化监测装置,无法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位置、工作状态等信息。缺乏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得农机管理部门难以对辖区内的农机设备进行有效统筹管理,无法及时掌握设备的分布、使用与维护情况,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及时性。

二、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设备更新投入与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比例,扩大补贴范围,将更多新型、高效、节能的农机设备纳入补贴名录。简化补贴申请流程,通过线上申请、快速审核等方式,提高补贴发放效率,让农户能够及时享受到政策优惠。设立农机设备更新专项基金,对主动淘汰老旧设备、购置新设备的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给予额外奖励。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机设备融资租赁业务,降低农户购置新设备的资金门槛,缓解资金压力。例如,金融机构可与农机生产厂家合作,推出低首付、长期分期的融资租赁方案,让农户以较低成本获得新设备使用权,待设备投入使用产生收益后再分期还款,从而加快农机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二)健全维护保养体系

加强农机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政府部门联合农机生产企业、职业院校等,定期开展针对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课程,涵盖机械原理、电子控制技术、故障诊断等内容,提升维修人员专业技能。制定完善的农机设备维护保养标准与流程,明确设备日常保养、定期保养与年度保养的具体项目与技术要求,并将其印发给农户与维修人员,督促严格执行。优化农机维修网点布局,在农村地区合理增设维修网点,尤其在农机使用集中区域,确保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维修。加强对维修网点的监管,建立维修质量追溯机制,对使用劣质零部件、维修质量不达标的网点进行处罚,保障维修质量。同时,鼓励农机生产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专业、高效的维修服务。

(三)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

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理念,如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从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到报废,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采购信息、使用情况、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管理中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农机设备安装传感器与定位装置,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工作时长、油耗、作业面积、故障信息等,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状态,实现远程监控与调度。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预测设备故障,提前安排维护保养,优化设备调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与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作业数据,合理规划农机设备在不同地区、不同农时的调配方案,避免设备闲置与浪费,提升农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三、总结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存在的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体系不完善、管理理念与技术落后等问题,通过加大设备更新投入与政策支持、健全维护保养体系、引入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持续关注农机管理领域的新问题、新需求,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加强各方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农机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效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焦华 .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南方农机 ,2024,55(23):187-188+192.

[2] 于华 .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河北农机 ,2023,(02):12-14.

[3] 陈海燕 .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2,42(24):34-35.

[4] 马俊泽 . 农机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2,3(01):26-2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