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基本培训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涂淑
中共长汀县委党校
引言
党校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职能在于通过教育培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进入新时代,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党校基本培训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源头和基础环节,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长远发展。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应对新挑战时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教学内容与学员实际工作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教育方法未能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与深度思考,教育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尚待完善。因此,深入研究并系统构建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成为当前党校教育改革中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理论供给与现实需求的双重审视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理论供给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在党校基本培训的实践中,这一契合度正面临深刻的审视与挑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两个维度。
(一)教学内容的时代适应性挑战
部分党校基本培训的课程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教学设计有时侧重于经典理论的系统阐述,而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学员在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现实问题,则缺乏足够深入的结合与指导。学员作为来自各条战线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迫切需要能够启迪工作思路、提升实践能力的理论指导。当教学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实际关联度不高时,理论学习便容易被视为一种“任务”,难以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最终成效。
(二) 教学模式的内生动力激发困境
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遇到了瓶颈。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将学员置于被动接收知识的地位,缺乏深度的互动与参与。学员群体的多样化背景与个性化需求,要求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和吸引力。当教育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时,即便拥有优质的教学内容,其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员的学习热情不高,继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真正入脑入心,教育过程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化路径构建
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升党校基本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必须超越单一环节的修补,转向体系化的路径构建,实现内容、方法与管理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
(-) 筑牢理论根基:内容供给的精准化与立体化
教育内容的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党校必须在内容供给上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精准化供给,要求根据学员的职务层级、知识结构和工作领域的不同,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模块与课程重点,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立体化供给,则要求打破单一的理论课堂模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光荣传统与地方特色资源有机结合。例如,可以将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深度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使理论学习更具历史纵深感和情感温度,从而夯实学员的理想信念根基。
(二)创新培育模式:教学方法的融合化与沉浸化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激发教育活力的关键所在。党校应积极推动教学方法的融合化与沉浸化。融合化指的是打破传统讲授的单一模式,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方法,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生态。沉浸化则强调将学员带入真实情境中学习,通过组织学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参与现场教学、走访先进典型等方式,让学员在实践中感悟理论的伟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政治能力与业务本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激活主体动能:教育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本化
学员与教员是教育过程的双主体,激活其内在动能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育管理的精细化,体现在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反馈跟踪机制。通过对学员学习过程与成效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教育管理的人本化,一方面要求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员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另一方面则要求高度重视教员队伍的建设,通过提供挂职锻炼、外出研修等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三、结语
新时代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需以体系化思维破解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难题。通过内容精准供给回应学员实践需求,以方法创新激活教育内生动力,靠精细管理保障教育闭环运行,方能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内化”的转变。这一路径既立足党的创新理论根基,又扎根基层实践土壤,更注重激发双主体动能,为培养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执政骨干提供支撑。未来需持续深化内容与方法的动态调适,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实践同步,彰显党校在党的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常婧 . 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J]. 新丝路 ,2024(7):207-209
[2] 东阿依呷 . 新时代延安精神融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 新丝路 ,2024(26):017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