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郑爽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更新与使用,让笔者看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应当同步更新,体悟式教学作为当前最新的教学模式,更应出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当中,其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更侧重于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有其特殊性,但是对于这类学生的兴趣点和体验感也应更加重视。因此,笔者通过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发现问题并找到提升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体悟式教学;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国现在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标准改革,是将重心转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上,改变以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国内特殊教育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体悟式教学法的应用缺乏足够的了解与重视,导致该教学法的有用性无法得到落实。

一、体悟式教学的相关概述

体悟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课内实践活动与德育相结合,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兴趣缺乏、参与度低和体验感差的不足,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生动性、体验式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内化【1】。尤其面对特殊学生时,很多时候空洞的语言,冰冷的配图,即使有丰富的肢体表现也很难去打动他们,因此,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笔者通过本次问卷,收集教师对体悟式教学的了解、使用频率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特教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提供数据支持,特将问卷调查总结如下:

(一)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1.地域分布: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占比高达80.2%,资源与师资力量集中,其他城市特殊教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2.年龄结构:受访者年龄集中在20-29岁(35.64%)和30-39岁(51.49%),以年轻至中年教师为主;3.性别比例:参与调查的特教教师中女性占比56.44%,高于男性的43.56%;4.教学经验:教学经验4-6年的教师占比59.41%,占主导地位,1-3年经验的教师占16.83%,7-10年和10年以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低,分别为14.85%和8.91%;5.学校性质:93.07%的受访者来自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私立学校仅占6.93%,公立学校在特殊教育领域具有普遍性和影响力。

(二)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1.认知与使用:多数受访者对体悟式教学了解程度不高,“很了解”的仅占8.91%,但83.17%的受访者在课堂中使用过该方法,表明认可度较高;2.教学方法偏好:案例分析(53.47%)最受欢迎,其次是情境模拟(46.53%)、角色扮演(21.78%),实地考察使用率低(14.85%),教师倾向具体情境和案例的教学方法;3.应用频率:应用频率主要集中在不定期使用(42.57%),其次是每月(28.71%)和每学期一次(26.73%),每周使用比例最低(1.98%),或受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求影响;4.接受理由:教师认为体悟式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56.44%)、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57.43%),对落实课程标准要求(21.78%)、补充教学内容拓宽视野(39.6%)也有一定作用,对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关注度低(12.87%);5.该教学法前景:97.03%的受访者认为该教学能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解和应用能力,在特殊教育领域被广泛认可;6.与课程标准融合:仅16.83%的参与者注意到课标中有明确相关内容,53.47% 有印象但不确定,28.71%没印象,0.99%认为课标无相关内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未得到广泛认知;7.学习成效评估:“学生作品评估(如项目作品、报告等)”是最受欢迎的评估方式,占比51.49%,教师认为其能全面反映学生能力。

(三)体悟式教学面临的挑战与相关需求

1.面临挑战:使用体悟式教学时,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学生专注力有限(50.5%),其次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13.86%)和手语表达情境的局限性(20.79%),学生参与度、课上时间及教学资源方面挑战相对较小;2.教师能力需求:教师在特殊教育课堂最需具备案例文本内容编撰、加工及手语表达能力(67.33%),在案例素材收集分析(33.66%)与选材运用(40.59%)方面也需有一定能力,对多媒体设备与技术使用能力需求相对较低(21.78%);3.案例选择倾向:特殊教育体悟式教学案例中,学生对生动、贴近生活实际(57.43%)的内容最感兴趣,可激发思考讨论(49.5%)的案例也受欢迎,对新颖及含正能量有指导作用的案例也有关注,正面导向的需求相对不明显(16.83%);4.素材资源来源:各版本政治教材(49.5%)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案例素材资源来源,相关著作文章(47.52%)认可度也较高,权威新闻报道(28.71%)有一定价值,试题(21.78%)与其他渠道(1.98%)关注度低;5.参与意愿:99.01% 的参与者愿意参与进一步访谈或深入讨论,仅0.99%不愿意,表明参与者对该主题兴趣浓厚或重视研究。

三、体悟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特殊教育师资力量

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尤其是师资薄弱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应开展培训与宣传活动,如专题讲座、工作坊、线上课程等,提供案例分析与实地观察机会,提高受访者对体悟式教学了解程度。同时,针对未使用该方法的教师开展培训与研讨会,分享成功案例,引导其掌握并应用。

(二)强化师生互动频率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系统整合体悟式教学元素,定期设置不同主题体悟课程,采用多样化教学活动与互动环节,如游戏化教学、生活实践角等提升专注度,同时,为强化学生理解能力,课堂提供更多视觉辅助材料,增强沟通与参与感,从而提高体悟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频率与效果。

(三)落实教学机制反思

体悟式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生成知识,内化素养,巩固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特殊性,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同时要多次的加强学生印象,使其加深对道德品质与法治课上体悟式案例的理解,不断加强与学生真实情感的联系,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

四、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需要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将体悟式带“活”,让学生在好奇、体验、实践、反思中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与精彩,真正的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申金键.在实践中提升,在感悟中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体悟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教育,2022(28): 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