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高考改革下云南省物理命题政策导向与学情适配研究

作者

杜朝惠

建水县临安高级中学

云南省在新高考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着学生物理学习基础良莠不齐、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相对落后的挑战。如何在贯彻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命题政策,满足云南省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因此,对两者适配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区域教育政策体系的完善和新高考改革的切实落地。

一、云南省新高考物理命题政策导向

(一)命题依据与原则

云南省新高考物理命题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核心依据,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原则,既考物理基础知识,又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试题融入时代元素,凸显学科价值,渗透育人要素,实现知识考查与价值引领统一[1]。

(二)命题结构与题型变化

新高考物理命题打破传统框架,构建“基础巩固—能力进阶—素养拓展”梯度化结构。选择题与非选择题比例调为 10:5,单选题重基础概念辨析,多选题强综合判断能力,非选择题提升思维深度。题型突出“少算多思”,减少机械计算,增加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命题形式多样,考查学生高阶思维,推动考试评价向素养本位转型。

(三)核心能力考查重点

命题以关键能力为核心,构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能力考查体系。物理观念考查对核心概念深度理解及运用能力;科学思维考查多种能力综合运用,评估思维严谨性与创新性;科学探究考查全链条能力,强化实践与理论协同;科学态度与责任考查渗透于试题情境,培养科学态度与担当意识。四维能力交织,形成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立体化考查。

二、基于新高考改革下云南省物理命题政策导向学情适配策略

(一)精准研析政策导向,定制校本物理命题框架

云南省新高考改革中,物理科目自主命题,考试时长调为 75 分钟,题型向情境化、跨学科转型,选择题增多且分值降低,实验与计算题难度提升。学校需构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参照云南本土化命题趋势的校本命题框架,具体措施如下:组织物理教研组解析《云南省新高考物理考试说明》,标注命题关键词,建立知识点 - 能力点映射表;联合省内名校开展命题研讨,收集近三年创新题型并分类整理,形成校本题库素材;考虑云南山区学生实验操作经验不足,在命题框架中设“基础实验复现题”与“改进型实验设计题”双轨结构,覆盖不同层次学生;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近五年高考物理“情境类题目”得分率,识别薄弱知识模块,针对性设置生活情境题,使命题贴合政策与地域实际[2]。

(二)分层调研学情数据,构建动态能力提升模型

云南省新高考赋分制下,学生物理成绩排名竞争加剧,传统复习策略难满足差异化需求。为此,学校要建立基于学情数据的动态能力提升模型,分层调研以实现精准教学。具体操作如下:开发含课堂互动、作业质量等 12 类数据源的学情追踪系统,用自适应权重算法识别关键行为指标,量化评分核心能力;按云南省统测赋分规则,将学生物理成绩分为“冲刺赋分 90+ ”“稳定赋分 80- 89”“夯实赋分 70- 79”三个层级,设计差异化调研方案,如冲刺层增加“高阶思维题”测试,夯实层开展“基础概念辨析”错题重做;建立“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某知识点累计错误频次超班级平均值 1.5 倍触发黄色预警,系统推送分层补救资源包,教师根据使用数据调整教学重点;每月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对比班级与同年级基准线,高亮显示教学效能优劣项,若“电磁感应综合题”得分率低于全省均值,组织教师开发微课并实施干预,形成“调研 - 诊断 - 干预 - 再调研”闭环提升模型。

(三)融合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梯度化情境试题库

新高考物理命题强调“无情境不命题”,要求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云南省民族和地理特色突出,为情境试题设计提供丰富素材。学校要构建覆盖“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的梯度化试题库。实施路径如下:组织教师团队梳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表现指标,如细分“物理观念”、分解“科学思维”等,为指标设计情境试题模板;挖掘云南本土资源,将滇池治理等实际案例转化为物理问题,设计有地域特色与学科深度的试题;采用“基础题 - 巩固题 - 拓展题”三级梯度设计,基础题侧重单一知识点应用,巩固题强调多知识点综合,拓展题注重跨学科融合,覆盖不同能力层级学生;建立试题动态更新机制,每学期根据学情反馈淘汰简单题与超难题,补充基于最新科技进展的情境题,保持试题库的时代性与挑战性。

三、结语

在新高考改革浪潮下,云南省物理命题政策与学情适配研究极具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其探索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深度践行,更是推动区域物理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通过科学的命题导向与精准的适配策略,助力构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契合区域教育特色的物理教育生态,为培育具有扎实物理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为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提供可借鉴的云南样本。

参考文献

[1] 李雪 . 基于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新高考物理实验题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25.

[2] 尹显俭 , 李信智 . 重视基础与能力聚焦素养与思维——2025 年云南省高考适应性演练思想政治试题评析及启示 [J]. 教学考试 , 2025,(16):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