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思考
马敏
沛县正阳小学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愈发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认知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培育他们的文化素养与创新能力。以下是针对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展开的思考与探究。
一、借助信息技术,感知传统文化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开启了新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以更直观、有趣的方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时,可借助视频展示中国古建筑中的角,助力学生对角形成直观认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能够运用动画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事迹,或者通过动画呈现中国传统工艺品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便能切实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设计数学活动,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设计蕴含传统文化元素的数学活动,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新颖独特的教学体验,还能让他们深度沉浸于传统文化之中。以七巧板拼图比赛为例,七巧板源自中国,是承载传统智慧的智力活动,其形状独特,拼法多样,充满创造力。教师在组织此项活动前,可先引导学生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渊源,随后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拼接操作。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手眼协调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拼接过程中领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此外,教师还能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例如春节,作为中国人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购置灯具、装饰家居、采办年货等。教师可据此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与春节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春节采购年货所需的费用等。如此一来,学生在提升数学能力的同时,也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三、引入数学历史,感受数学文化魅力
历史,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以及个人的精神滋养,同时也是一个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标识。数学文化,是历史文化在数学范畴的展现,对学生来说,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因而,教师应高度重视数学历史,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把数学文化纳入教学环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推动课内外合作探究的开展,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成效。
例如,在“圆”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检索案例文本信息以及音视频资料,并要求学生进行浏览。具体内容如下:1. 早在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圆的相关知识就已得到应用。他们借助绳索确定圆形基础,这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圆的几何特征的初步认知。在古希腊时期,同样有数学家对圆展开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圆的诸多性质,并以说理的哲学智慧探讨数学问题。2.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声名远扬,他通过不断分割圆内接正多边形,增加其边数,从而愈发精确地逼近圆的周长。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对国内外数学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也会更乐于从这一视角切入数学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作业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沉浸教学,完善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沉浸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沉浸式”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例如,精心布置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室环境,张贴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肖像并展示其事迹,摆放传统数学工具等。同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与数学知识紧密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古代数学家的人生经历、数学发现背后的故事等。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会。借助系统规范的评价工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据此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与方法,确保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协同推进。
总体而言,传统文化作为人文精神的一种展现,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具备关键的育人价值。首先,我们应当对教学目标予以优化,把传统文化价值维度融入课程标准之中,构建起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协同共进的机制。其次,可借助创设数学史情境、开展跨学科案例分析等途径,引领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思维进程,培育其创新精神与辩证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藏小红 .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 [J].甘肃教育研究 ,2025,(11):148-150.
[2] 李向阳 . 浅析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及实践路径 [J].新教育 ,2025,(1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