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智能助教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陆梓瑶

西安市临潼区秦汉学校 陕西省 710000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常面临班级规模大、个性化辅导难的问题,单一的课堂形式也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课后反馈与批改压力同样突出。而 AI 智能助教凭借动画交互、语音识别、数据追踪等功能,能契合小学生具象思维与注意力特点,将枯燥的识字、写作等环节转化为互动活动,还能精准捕捉学生薄弱点,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适配支持,逐渐成为弥补传统教学不足的重要力量。

一、识字教学:AI 赋能“趣味化 + 精准化”学习

AI 赋能“趣味化 + 精准化”识字教学,是借助 AI 动画交互、语音识别与数据追踪功能,把枯燥识字转化为趣味活动,同时通过AI 记录学习数据,精准定位易错点与薄弱环节,实现“千人千策”辅导。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课前 AI 推送“汉字闯关预习任务”,针对“琥”“珀”“脂”等生字,用动画展示“珀”字从甲骨文(模拟玉石纹理象形结构)到楷书的演变,学生点击生字跟读标准发音,若出现“脂”字右半“旨”少横、“琥”与“虎”混淆等问题,AI 自动记录到“个人易错字库”。课中教师通过 AI 后台查看班级数据,聚焦“脂”“湃”两字高错误率,用 AI 白板开展“汉字拼图游戏”——AI将“脂”拆为“月”和“旨”、“湃”拆为“氵”和“拜”,学生拖拽正确部件组合后,AI 播放“小琥珀”语音奖励,还针对“湃”字播情景短片,讲解“‘湃’和水有关,右边‘拜’要注意笔顺”。课后 AI 按预习错误推分层练习,基础层描红“脂”“湃”,提升层用“琥珀”“松脂”“澎湃”组词造句;家长可查进度,教师汇总“‘湃’字右半笔顺错”“‘脂’字右半多写点”等高频问题,次日用笔顺动画和松脂标本卡片再讲。单次 AI 使用控制在 12 分钟,搭配琥珀标本、“月”字旁卡片等教具,兼顾用眼健康与记忆效果。

二、阅读教学:AI 助力“分层阅读 + 深度理解”

AI 助力“分层阅读 + 深度理解”,是通过测试划分学生阅读水平、推送适配文本,再借互动功能与任务报告,引导学生深化文本理解,兼顾不同水平需求。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文本适配阶段,AI 让学生完成基础阅读题(如判断“西沙群岛在南海”对错),据此分三组:基础组推带拼音的课文节选,“珊瑚”“海参”标拼音,点“蠕动”可听 AI 讲解;进阶组推完整课文,难点词配简笔画(“威武”配螃蟹举钳图);提升组额外推《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拓展文。课堂互动时,开展“AI 分角色朗读”,AI 扮“导游”读海面描写段落,学生扮“游客”读提问句(如“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多颜色?”),AI 据语气评“声音洪亮,加些好奇感更好”;提问环节,AI 抽学生答“西沙群岛哪里体现富饶”,若只说“有很多鱼”,则提示“还有珊瑚、海参哦,试着都说说”。课后 AI 推“阅读闯关任务”,如“找描写鱼的句子”“说对‘富饶’的理解”,完成后生成报告,显示“细节理解正确率 72% (漏找‘海参到处都是’),主旨把握 95% ”;教师针对细节弱的小组,用AI 播课文动画,定格展示生物画面,引导梳理描写内容,教提取细节方法。

三、写作教学:AI 搭建“支架式”辅助体系

AI 搭建“支架式”辅助体系,是围绕写作全流程,提供素材积累、分层指导、双轨批改的阶梯式支持,帮不同学段学生突破写作难点,实现从“不会写”到“写得好”的过渡。以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为例,素材积累阶段,AI 课前开“自然观察”主题素材库,推“梧桐树落叶”“多肉生长”等图文素材,附“叶脉清晰”“随风打转”等好词及描写好句,学生可收藏标注用途,AI 按“植物”“动物”分类整理成“个人素材本”。写作指导时,基础弱的学生可获“观察日记句式支架”,填空后 AI 优化语句;能力强的学生,AI 通过语音识别记录思路,自动生成含“开头 - 中间双场景 - 结尾”的提纲。批改反馈环节,AI 用红色标错别字(如“锯尺”改“锯齿”),蓝色提语句建议(如“风吹落叶动”可写“风一吹,落叶打着旋儿飘下来”);教师聚焦内容,发现多数学生缺“触摸感受”,结合 AI 批改结果,在白板展典型作文(隐名),引导全班讨论补充方法,最后让学生结合建议修改作文。

四、结束语

AI 智能助教并非替代教师,而是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在保留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流程。未来若能进一步提升 AI 对学生表达的理解精度,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设计互动任务,同时持续平衡虚拟工具与实物教学的关系,将更充分发挥其价值,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敖梓淇 , 税越 , 何晶晶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N]. 安徽科技报 ,2025-07-30(012).

[2] 王兴杰 , 张景辉 .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 : 开启教与学创新实践的新篇章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5(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