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工作与企业工会工作协同联动的实践策略
陈吉
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汽车分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4
一、引言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权益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内部的政工工作与工会工作作为维护员工利益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其作用愈发凸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政工部门侧重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工会则主要关注员工权益保护和劳动关系调节,两者工作内容和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协同联动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影响整体工作效果。如何破解两者间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协同联动成为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政工与工会协同联动的理论基础、现实现状及实践策略展开深入分析,旨在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协同联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2.1 政工工作与企业工会的职能定位分析
政工工作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及员工精神风貌的引导,注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企业工会则主要聚焦员工权益保障、劳动关系调解和福利待遇的维护,偏重于实际利益诉求的协调。两者职能虽有差异,但共同目标是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和企业稳定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双方职能定位的互补性,才能在协同联动中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效能。
2.2 协同联动的理论依据
协同理论强调不同组织或部门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政工工作和工会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协作主体,其协同联动应基于共同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实现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也支持通过跨部门合作增强员工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组织文化的深度融合。
2.3 协同联动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员工结构多元的背景下,单一职能部门难以全面应对复杂问题。政工与工会协同,既可以整合思想政治和权益保障资源,增强员工参与感,也能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和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尤其在解决劳动争议、推动文化活动以及提升员工满意度方面,协同联动展现出更大价值。
三、政工与工会协同联动的现状分析
3.1 协同联动中的优势资源
政工部门长期致力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擅长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思想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会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和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调解劳动纠纷。两者资源互补,政工工作为工会工作提供思想引导和文化支撑,工会则为政工工作提供群众基础和执行力量。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与权益保障的协同,形成推动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坚实基础。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尽管政工和工会在企业中各司其职,但现实中两者往往各自为政,合作不足。部分企业政工部门注重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员工的具体利益需求,导致政工工作与员工现实生活脱节。工会则更关注权益保障,缺少思想引领和文化引导,难以形成深层次的精神凝聚力。此外,信息沟通不畅、职责边界不清、缺乏统一协作平台,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重复。加之企业领导层对协同联动重视程度不足,制度支持缺失,进一步限制了两者协同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问题制约了政工与工会工作的协同效应,影响了企业整体稳定与员工满意度的提升。
3.3 影响协同效果的内外部因素
政工与工会协同联动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内部方面,企业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领导层对协同工作的支持力度、两部门人员的协作意识和能力是关键。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容易导致协同动力不足。此外,员工参与度也直接影响协同成效,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才能发挥两者的作用。外部方面,政策环境和劳动法规的完善与执行,社会舆论对企业形象的关注度,行业竞争压力等均会对协同工作产生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企业需构建完善的协同机制,增强沟通交流,建立激励与监督体系,保障政工与工会工作的持续有效联动。
四、政工与企业工会协同联动的实践策略
4.1 完善协同机制,构建双向沟通平台
完善政工与工会的协同机制是提升协作效率的基础。首先,应成立政工与工会联合工作小组,明确双方职责分工和协作流程,促进常态化沟通和协调。其次,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换工作信息,研判员工需求,制定联合行动方案,确保工作统一和高效推进。此外,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比如微信群、企业内部 OA 系统等,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和动态反馈,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双向沟通平台不仅能提高问题响应速度,还能促进员工意见的广泛收集和整合,为政工和工会工作提供精准决策依据,推动协同联动向纵深发展。
4.2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权益保障融合
推动政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会权益保障的融合,是实现协同联动的关键路径。具体做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工会活动,比如通过组织主题党日、劳动竞赛、先进典型宣讲等,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深入员工心中。同时,工会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时,应同步传达企业发展战略和文化理念,促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两者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不仅强化了员工的思想认同,也保障了其切身利益,形成思想和利益的双重激励,从而推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建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4.3 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员工参与感和归属感
创新活动载体是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和增强归属感的重要手段。政工与工会可联合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技能竞赛及志愿服务项目,既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团队凝聚力。例如,结合企业特点举办“企业文化节”“员工才艺大赛”“职业技能挑战赛”等活动,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工会发挥其群众基础优势,动员广泛员工参与,政工提供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持,使活动更具深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创新载体,不仅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发展,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五、结论
政工工作与企业工会工作协同联动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职能互补、建立高效协作机制、融合思想政治与权益保障以及创新员工活动载体,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未来,企业应持续优化协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构建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促进政工与工会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万 里 . 政 工 工 作 与 企 业 文 化 建 设 的 融 合 策 略 [J]. 现 代 企 业 文化 ,2025,(06):1-3.
[2] 谭霞 . 新时代国企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策略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03):1-3.
[3] 田超 . 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共同发展的策略探讨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4,(3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