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爱国学堂建设的校本路径研究
颜诚毅
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 528329
摘要:以佛山市顺德区均安职业技术学校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探讨红棉德育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校本融合实践。基于学情分析和教学痛点问题,提出以红棉德育的文化内核为纽带的观点。以“爱国学堂”为载体,结合课程案例开发与项目活动设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服装专业技能并重的育人路径,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与职业使命感,为职业教育落实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校本经验。
关键词:红棉德育 爱国学堂 国家安全教育 服装设计
一、爱国学堂的教学分析
(一)学生特征
在文化全球化与国家安全风险交织的新时代,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者,也是意识形态渗透的潜在对象。“国家安全教育是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威胁,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思想手段之一。”通过学生认知水平、教师教学行为、课程实施效果的三维调研模型,教师可以发现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在认知上存在一些特征:他们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国际潮流影响,然而却对“文化主权”与“设计知识产权”缺乏系统认知。
(二)教学痛点
部分学生对专业类作品中思政元素的赏析流于“形式化”对问题,但是未能深入了解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专业创作时局限于表面,却不能深谙要旨甚至举一反三。此外,教师对于国家安全知识的教学比较“零散化”。“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思政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全面融入思政课,不仅扩宽了思政课理论视野,也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打开了新渠道。”思政教师可以将均安职校的红棉德育品牌内涵与国家安全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方面入脑入心。
二、红棉德育的文化内核
“红棉德育”以象征“不屈不挠”精神的红色木棉为文化符号,其内涵与我国的国家安全教育高度契合。
(一)精神同源
均安职校中心顽强生长的红色木棉,赋予了我校独特的自然天成的精神文化。木棉历经台风仍傲然挺立,隐喻国家文化主权不容侵犯的立场。在校园中可以举行红棉故事会,通过讲述广绣传承人抵御境外资本剽窃非遗纹样的事迹,将植物意象升华为文化自信教育。
(二)体系同构
木棉的五个花瓣对应“爱国、诚信、强能、创新、自强”五大素养,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映射。例如,“创新花瓣”链接科技安全,在课程中探讨“智能纺织技术专利保护”的重要性,用于解析国家安全中的文化渗透应对策略。
三、爱国学堂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
在中职思政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和《职业道德与法治》四本教材中深度运用案例教学法,即精选国家文化部门的“非遗保护典型案例”,形成案例资源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案例开发
在本课教学中,从决策场景立体化、专业工具具象化和能力认证体系化出发进行案例设计。第一,决策场景立体化,意味着需要将单一案例分析升级为包含经济诱惑、技术封锁、法律纠纷的多维压力测试。第二,对于能力认证体系化而言,就是需要对接“红棉非遗守护者”职业认证,建立文化安全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双重评价标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维度上解析“汉服复兴运动”案例,设计“民族融合”主题服饰,融入“多元一体”叙事线。
(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案例开发
职业心理调适和生涯发展规划是本教材重要的内容,可以从文化安全心理建设和职业发展规划出发开发案例:第一,在文化安全心理建设上,可以通过“设计压力工作坊”,模拟境外品牌高价收购传统纹样专利的场景,训练学生在利益诱惑下坚守文化主权的决策能力。第二,在职业发展规划中,需要将“文化安全卫士”纳入职业生涯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红棉非遗守护者”认证计划,将非遗创新设计能力与国家安全意识结合。
(三)《哲学与人生》案例开发
《哲学与人生》的案例可以从技术哲学思辨和文化批判思维训练出发进行案例设计和优化:第一,在技术哲学思辨上,教师可以在课中引入“智能纺织设备数据主权”议题,分析国产纺织机械(如慈星横机)如何避免核心技术泄露,呼应“科技安全”教育目标。第二,在文化批判思维训练方面,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去对比“汉服复兴运动”与“韩服申遗争议”,从而用实际行动来强化学生捍卫文化话语权的逻辑能力。
(四)《职业道德与法治》案例开发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理论一般比较抽象,因此在该部分教学中,思政教师可以通过价值符号的视觉转化来提高感性认识。“服装图案作为创意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着艺术性、商业性及文化性等多重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维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构建《原创设计版权图示集》,将“非遗授权流程”“跨境设计合作”等法律概念转化为可视化图表。
四、爱国学堂项目活动的走深走实
思政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整合中职思政四本教材的宝贵资源,促进国家安全主题班会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班级中的建设。
(一)中职一年级
上学期,教师为学生讲授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那么可以在该学期班会中引入“国潮品牌维权”任务,组织学生在班会课活动中分析传统纹样如何传递文化主权意识。下学期,教师讲授的是《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可以组织学生用AI工具评估职业责任与反文化渗透意识。
(二)中职二年级
在上学期,教师在《哲学与人生》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辩论赛活动探讨技术伦理,如AI生成设计的版权争议。在“真理愈辩愈明”的过程引领学生了解AI和人类的边界在于感情和个性,只有在个体身心发展中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维护国家安全。下学期,教师需要融合教材第四单元“崇尚程序正义”,在班会课的部分环节中组织模拟法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证据意识和对司法公正的深层认同,从知识产权、文化安全等角度理解国家安全落实在生活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 张瑞, 黄秋梅. 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遵循、三维嵌入与框架重构[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37 (04)。
[2] 程赫男. 智媒语境下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程探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 (02)。
[3] 王利群. 服装图案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探讨[J]. 染整技术, 2025, 4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