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安全生态圈”理念下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全教育路径重构

作者

龙江圆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庙幼儿园 409600

引言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一日活动或组织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安全是幼儿园一切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尽管“将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提法已成为行业共识,但若仅停留在简单的内容叠加,而未触及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安全教育仍难以摆脱其外在、被动的属性。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亟需一次深刻的范式革新。因此,引入“安全生态圈”的理念,将其定义为一个融合了环境、主体、活动与文化,具备自我调节与持续优化能力的有机整体。

一、“安全生态圈”的内涵与建构基点

“安全生态圈”理念的提出,是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系统性与发展性思考的深化。它强调安全并非孤立的要素,而是弥散于整个教育环境中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一)多维互联的系统性特征

“安全生态圈”是一个超越了幼儿园物理围墙的开放系统。它不仅囊括了园内的设施设备、空间布局等“硬件”环境,更关键的是,它将幼儿、教师、家长乃至社区力量等多元“软件”主体紧密联结起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主体既是安全文化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责任共同体与发展共同体。这种系统性特征要求安全教育的设计必须具备全局视野,将家庭生活、社区环境与幼儿园一日活动视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教育场域。

(二)动态生成的教育性特征

于“安全生态圈”而言,安全教育的契机并非局限于预先设定的教学活动,而是在幼儿同环境、与他人展开互动的进程里动态产生的,幼儿的每一回探索、每一场游戏、每一次社会交往,都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安全教育议题。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安全情境的敏锐观察者、支持者以及引导者。这种动态生成的特性,使得安全教育要摒弃僵化的脚本,转而走向一种更为灵活、开放且贴近幼儿真实经验的实践形态,促使安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自然而然地在每一个生活瞬间得以发生。

二、“安全生态圈”理念下安全教育路径的重构策略

依据“安全生态圈”的理念,对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路径进行重构,需要从情境、机制和文化三个层面系统推进。

(一)创设沉浸式安全情境,实现隐性教育的无缝渗透

重构路径的首要工作是把整个一日活动流程规划成一种沉浸式的安全体验场景,从幼儿入园时进行的晨检以及问候,一直到盥洗、进餐、午休这些生活环节,再到户外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探索,都需要用心地融入安全元素。比如在盥洗室地面铺上防滑地垫并且设置清晰且可爱的提示标识,在户外活动之前引导幼儿一起检查器械的安全性,在区域活动里投放需要协作才能安全操作的材料。这些设计让安全规则与要求变成环境的一部分,幼儿在和环境自然互动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学会安全行为规范,把外在的约束转变为内在的习惯,达成教育的无痕渗透。

(二)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安全共育合力

安全生态可实现健康运行,这依赖于各个主体协同做出努力,幼儿园应当构建一种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这种机制超越了传统的“家园配合”模式,在该机制里,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区各自的权利与责任都要明确,教师要借助专业的观察以及评估,给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指导。幼儿作为自身安全的主体,应当被鼓励参与到班级安全规则的讨论以及制定当中,家长凭借定期开展安全主题工作坊、亲子安全实践活动等方式,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行为标准方面达成一致,积极引入社区的专业资源,像邀请消防员、交警、医生等进入园区,把专业的社会安全知识转化为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共同构建一张坚实且立体的安全防护网络。

(三)培育全员主动安全文化,内化幼儿安全核心素养

路径重构的最终目标是在园内孕育一种全员参与、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在于,将安全视为一种积极的、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能力,而非消极的、对危险的回避。

此文化氛围的构建,首先依赖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幼儿园应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内容不仅包括应急处理技能的实操演练,还应包括安全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研讨,如组织教师进行绘本教学分享会,交流如何将安全主题与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有效结合。

在这种文化中,教师会鼓励幼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有挑战性的探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逻辑思维与应变能力。当意外或冲突发生时,教师会将其视为宝贵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共同分析原因、总结经验,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或禁止。

同时,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文化培育的保障。通过观察幼儿在真实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并结合家长的反馈问卷,定期评估安全教育的成效。评估结果将作为调整教学策略、改进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这种持续的“评估—反馈—改进”循环,能促进安全文化的自我完善与螺旋式上升,最终帮助幼儿建立起自信、审慎、负责任的安全人格,形成可伴随其一生的核心安

全素养。

三、结语

“安全生态圈”理念给幼儿园安全教育给予了系统性的革新想法,它的最关键的是打破那种孤立、被动的传统模式,把安全融入到生活以及互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沉浸式情境的隐性渗透、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育、主动安全文化的培育,安全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变为“素养内化”。这种路径重构能让幼儿在真实体验里学到安全能力,还可以构建起家庭、幼儿园、社区联动的安全共同体,为幼儿的健康成长稳固防线,也为学前教育安全体系的完善给出了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 张红燕 . 质量评估背景下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策略研究 [J].世界儿童 ,2025(5):0038-0040

[2] 黎革霞 .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安全预控工作的价值与策略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9):79-82

[3] 李娟 . 幼儿园一日活动与安全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 [J]. 今天 ,2023(16):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