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云”端到掌心,让阅读“活”起来

作者

蔡红

阜阳市北城小学  236000

一、引言:云端资源落地与阅读赋能的时代诉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启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并开通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标志着青少年阅读进入国家战略推动与数字技术赋能的新阶段[1]。平台初期设“青少年读书空间”“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板块,整合《童年》《昆虫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四大名著》等多领域经典与前沿读物,资源丰度与结构多元性前所未有。

但资源上“云”仅是起点,突破“资源沉睡”困境,将“云端”资源精准送达学生“掌心”并内化为其精神滋养、思维动力与实践能力,是小学阅读指导的核心挑战。“大阅读”理念强调阅读的广博性、深度性、联结性及终身性 [2],依托国家平台实施“大阅读”行动,是实现从“有书读”到“爱读书”“会读书”“读活书”跃升的关键路径。

二、平台资源解析:构建“大阅读”的基石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为小学生“大阅读”提供坚实资源基石,特点显著[3] :

1. 经典性与时代性并存:既有《伊索寓言》《革命烈士诗抄》等经典,也有《人工智能简明知识读本》《引力波》等科技前沿读物,兼顾文化传承与视野更新。

2. 学科融合与主题多元:打破学科壁垒,如读《一画一故事——读明清名画》(艺术)可关联《至简中国史》(人文社科);主题覆盖传统文化、科学探索、生命教育等,如《国魂》《儿童价值观智慧书》。

3. 分级化与适切性:“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的“整本书分级阅读指导”推荐各年级核心书目(如一年级《吃黑夜的大象》、六年级《我的母亲叫中国》),契合小学生认知规律,音视频示范提供专业朗读支持。

4. 形式多样与交互潜能:除电子文本,部分资源整合音视频、互动元素(未来可期),为沉浸式阅读与深度互动奠定基础。

三、从云端到掌心:激活“大阅读”的行动策略

要让平台资源“活”在阅读实践中,需构建系统化行动策略体系[4]

1. 情境化导读:点燃“掌心”阅读星火

策略:教师挖掘平台资源特色,用《海底两万里》有声书片段等音视频、名画、科学影像创设“阅读期待场”[3]。

实践:导读《海底两万里》前,播放平台有声片段、展示奇异海洋生物图片(链接《千奇百怪的海洋世界》),激发阅读热情。

2. 主题统整·跨界融合:拓展“大阅读”疆域

策略:依托跨领域资源设计融合性主题项目,围绕“生命”“探索”等核心概念,统整多板块资源引导关联阅读与综合表达[5]。

实践:开展“虫鸣·诗韵·科学”主题阅读,学生共读《昆虫记》(自然科学)、昆虫诗文(文学)并欣赏《生物素描》(艺术),创作“我的昆虫笔记”,实现多素养融合。

3. 混合式活动·深度浸润:让阅读在“掌心”跃动

策略:线上线下结合,线上用平台推送任务、围绕《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设思辨话题开展讨论;线下开展《中国戏曲故事》改编戏剧表演、项目制作等[3]。

实践:读《文物的故事》后,学生线上分享文物数字信息,线下分组用《奇泥妙想——纸粘土手工乐园》技能制作文物模型,在“云上·线下文物展”呈现。

4. 深度对话·思维进阶:于“云端”碰撞智慧火花

策略:借平台社交功能(或其他工具)构建“阅读共同体”,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链,引导围绕《道德之弧》伦理困境等书籍内容深度对话。

实践:共读《情韵朗读学拼音》后组织“最美童声”线上朗读会;针对《梦想照亮生活》发起“梦想与坚持”讨论,关联《苦菜花》等作品探讨生命价值。

5. 多元评价·见证成长:记录“活”阅读的足迹

策略:构建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体系,结合平台阅读数据、线下记录、成果集、自评互评,反映学生阅读成长。

实践:为学生建立“大阅读成长电子档案袋”,整合平台记录、活动素材、《节气藏四季 亲子共作文》等,期末举办“我的阅读之旅”分享会。

6. 家校社协同·滋养生态:共建阅读“活水”循环

策略:以平台联结家校社,推荐《丰子恺家塾课》等亲子读物、联合社区开展活动、鼓励祖孙共读。

实践:用《团圆》设计“我家共读时光”活动,家长孩子分享感悟;联合图书馆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资源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拓展阅读场景。

四、实践案例与初步成效:书香校园的“活”样本

以某小学五年级为试点,依托平台开展一学期“从云端到掌心”大阅读行动,聚焦“中华文化寻根”,统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国神话故事》等资源。

(一)行动路径

1. 云端启航:用平台名画、古乐导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2. 掌心探索:学生分组选关联书目深度阅读,线上记笔记、提问题。

3. 跨界融合:线下开展“诗词配画”“神话戏剧工坊”等活动。

4. 深度对话:线上讨论“传统智慧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5. 成果活现:举办“中华文化长廊”展(电子屏展示阅读轨迹 + 线下作品)。

6. 家校共育:推荐家长读《黄帝史诗》,开展“我家传家宝”分享。

(二)初步成效

阅读兴趣提升:平台书目人均点击率升 85% ,课外阅读时间增 40% 。

思维与理解深化:学生批判性思考、文化认同感增强,辩论展现多元视角

跨学科素养提升:诗画、乐器、短剧创作体现文化转化与能力综合运用。

家校氛围改善:亲子共读家庭比例从 35% 升至 72% ,家长认可度高,模式向全校推广。

五、结语:让知识活水永续流淌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是“云端”宝库。以“大阅读”理念为引领,通过系统策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家校社联动的“活”阅读生态,方能实现“让好书‘活’起来”的愿景,使阅读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不竭活水,为全民阅读与学习型社会奠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八部门.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Z]. 2023. ( 政策依据 )

[2] 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阐释“大阅读”理念内涵与价值)

[3] 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 . 平台简介与资源目录 [EB/OL]. https://www.smartedu.cn/, 2023. ( 核心资源平台 )

[4] 祝智庭, 管珏琪. 教育数字化转型: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J]. 教育研究,2022, 43(01): 16-27. ( 提供数字化背景下平台应用理论支撑 )

[5] 窦桂梅.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 ( 为主题统整策略提供方法论参考)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23 年度课题《基于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指导小学生大阅读行动策略研究》(证书编号:JK23039)的相关研究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