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动画表达的情感叙事策略
胡翠丽
河北美术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 050700
一、引言
20 世纪中叶,中国动画在探索民族化道路的过程中,曾开创性地将水墨、工笔等传统绘画风格引入动画制作,形成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美学精神,更在叙事方式上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的情感表达策略。
与西方强调线性、因果推进的叙事逻辑不同,中国传统绘画更重视情景交融、意境营造和观者心灵的参与。这种“抒情性叙事”与动画的表现特质高度契合,使中国动画能够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区别于西方的美学范式。本文拟从“意境营造”“笔墨传情”“留白叙事”三个维度,探讨中国传统绘画在动画情感叙事中的策略与价值,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论证。
二、中国传统绘画与动画叙事的契合基础
(一)“气韵生动”与动画生命性的共鸣
谢赫提出“六法论”中“气韵生动”为绘画之首,其核心在于表现对象内在的生命感。动画的本质是“赋予静止的形象以运动”,二者在表现“生命性”上天然契合。动画通过连续画面的运动延续展现角色的活力,而中国绘画则通过线条的节奏感与墨色的韵律传递生命气息。二者结合,能够使动画在叙事中超越情节本身,直接触达观众的情感体验。
(二)时空观的流动性与叙事延展
中国山水画采用散点透视与游观视角,强调多时空并置与主观体验。这一非线性的时空观为动画叙事提供了极大自由度。在传统动画中,镜头往往受制于线性时间,而中国绘画的“移步换景”理念则允许动画在时间与空间之间自由切换,从而以更诗性的方式传达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三)意境美学与情感氛围的建构
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核心,其通过“情景交融”实现心物合一。动画引入这一观念,可以弱化外显的情节逻辑,而更注重氛围的营造。例如,一段山雨欲来的画面,虽无对白与复杂动作,但观众可通过笔墨的浓淡、色彩的冷暖和节奏的快慢,感知人物内心的期待、焦虑或宁静。这种“境生情”的手法,使叙事更具含蓄性与多义性。
三、情感叙事策略的具体路径
(一)以意境为核心的情感渲染
中国绘画的意境营造常通过景物组合、虚实相间与诗意化的构图实现。动画借鉴这一方式,可以在镜头语言中运用远近虚实、节奏缓急与声画融合,形成富于情绪感召力的叙事氛围。例如,在水墨动画中,空灵的山水与悠远的音乐相结合,往往能够直接唤起观众心中共通的文化记忆,从而实现跨越语言的情感交流。
(二)以笔墨为媒介的情绪表达
“笔随心转,墨以情发”是中国绘画的重要原则。动画在吸收这一特征时,不仅仅是形式的再现,更是情绪的动态外化。快速有力的墨线可表现紧张与激昂,而柔和淡雅的水墨则传递平静与悠远。通过数字技术,笔墨的浓淡干湿甚至可以动态变化,直接与角色心理节奏相呼应。这种“笔墨—情绪”对应关系,使动画的叙事更具直观性与艺术张力。
(三)以留白为方法的情感延展
留白是中国绘画中最具哲思意味的构图方式,动画中适度的留白并不意味着内容的缺失,而是以“空”衬“满”,通过对画面节奏的调控,引导观众进行情感补偿。在《小蝌蚪找妈妈》中,大片的留白水域既表现空间的广阔无垠,也为观众想象蝌蚪的孤独与探索留出了余地。这种叙事方式超越了故事逻辑本身,达成了更深层的情感共鸣。
四、案例分析:水墨动画与诗性叙事
(一)《小蝌蚪找妈妈》:童真与意境的交融
1960 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以齐白石笔墨风格为基础,简约而灵动的线条赋予蝌蚪以鲜活生命。故事虽极为简洁,却通过水墨流动与画面留白营造出一种富有童趣与诗意的氛围。观众不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观画、入境,情感由此获得延展。
(二)《牧笛》:诗性叙事与氛围塑造
1963 年的《牧笛》通过对田园牧歌式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宁静意境。影片中山水构图、色彩渲染与音乐配合,共同营造出抒情氛围。尽管故事情节极其简洁,但观众仍能在观看中进入一种内心宁静与情感共鸣的境界,充分体现了“意境叙事”的力量。
(三)当代探索与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如《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影片,也在尝试吸收传统绘画的叙事美学。例如,《大鱼海棠》在海天意境与人物心理的对应关系中,借助虚实交替的视觉手法实现情感渲染。这表明传统绘画的叙事策略不仅适用于水墨动画,也能够在当代数字化环境下实现新的创造性转化。
五、当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一)民族美学的现代化转化
中国动画吸收传统绘画的叙事方式,不仅是形式创新,更是文化自觉的体现。在全球化语境中,这一策略能够凸显中国动画的文化辨识度,构建东方叙
事的独特形态。
(二)技术革新带来的可能性
数字绘画、AI 生成与实时渲染等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笔墨意境能够以新的方式呈现。笔墨的干湿、浓淡、渗化等效果在数字环境下可被动态模拟,从而使传统绘画的情感叙事潜能得到更大释放。
(三)国际传播与文化对话
借助传统绘画的叙事策略,中国动画不仅能够在国内获得审美认同,还能在国际传播中形成差异化的文化表达。通过情感与意境的普遍性诉求,中国动画有机会跨越文化差异,触达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六、结论
中国传统绘画为动画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叙事资源,其在意境营造、笔墨表达与留白运用上的美学经验,使动画能够突破单一的故事驱动逻辑,形成更具诗意与哲思的叙事模式。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绘画不仅影响了动画的视觉风格,更深刻地塑造了其情感叙事策略。未来,中国动画若能在坚守传统美学精神的同时,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必将在国际动画格局中建立起独具辨识度的东方叙事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剑平:《水墨动情: 中国动画的创作与探索》,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2] 潘鲁生:《说画: 潘鲁生美术评论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3] 孙立军:《动画创作启示录》,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4]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5]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