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西藏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

作者

达娃旺姆

西藏山南贡嘎县农业农村局 850700

引言

青稞是西藏高寒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承载着促使农牧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及传承藏文化的重要使命。西藏青稞受极端气候、技术转化率低、粗放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产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因此,探讨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策略,对于提升青稞产量与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促使西藏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1.1 优良品种的选择

青稞的品种比较多,要想更好地适应西藏地区的气候、地域等条件,还需要尽可能的选择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当前贡嘎县主要青稞种植的品种有“拉 22 号”、“藏青 2000”、“藏青 3000”、“藏青 17”以及“山东 7 号”等。同时还需要切实考虑当地种植区域中土壤的酸度、土质、含水量、营养情况等诸多因素,以便选择最适宜的青稞品种,从而为青稞的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整地

整地的作用是增强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在青稞的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具体来说就是在上一轮的青稞收割完成以后进行深耕、深翻深度一般为 20~25cm ,还能够将其中的秸秆及时进行还田。之后在春季播种之前在对种植地块进行一次浅耕,然后进行平整,经过浅耕后的土壤透气性也会更好,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青稞种子的发芽率。

1.3 种子处理

严格选择粒大、籽粒饱满,发芽率和成活率高的种子。种子选好以后还需要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使用 80m1 扑力猛兑两斤清水,拌种 200 斤种子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也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1.4 播种

科学的播种技术是提高青稞产量的关键环节 , 做好处理工作的种子还需要格选择播种时间,应该严格按照不同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选择 , 一般贡嘎县 4月份进行播种。播种之前也需要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比如在播种前深耕土壤然后使用针对性药剂进行喷施,京马孽处理,防治杂草以及病虫害等。

1.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的重要因素 , 因此还需要重视农户病虫害防治工作。在青稞的种植过程中,其主要发生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等,在其预防上可以使用扑力猛、进行包衣,如果在其生长阶段发病则需要用30 克叶降兑16 升水一亩地进行喷施,并及时除掉腐烂的病株,并经其深埋处理;主要的虫害分为地老虎和蚜虫,其中蚜虫是常见的农作物害虫,其会啃食青稞叶片、籽粒以及青稞穗脖,一般使用 ( 叫停 ) 氯氟·吡毗啉 30-35 克 / 亩喷雾,在分蘖期喷施杀虫剂可以取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1.6 收货

收获是青稞高产栽培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为了保障其产量与质量,还需要合理的选择收获的时机。一般需要根据青稞的生长情况确定其收获时机,即在青稞蜡黄末期开始收割工作,当超过 90% 的叶片呈黄色时进行收割即可。

2 西藏青稞种植技术推广策略

2.1 政策支持层面

颁布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良种推广等专项政策,将青稞产业纳入西藏农业高质量发展核心领域,切实降低农户技术采纳成本,激发生产积极性。设立青稞技术研发与推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抗逆品种选育、智能化装备研发、生态种植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有效提高技术综合效益。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开发青稞种植专项保险产品,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对农户的影响。建立农业农村、财政、科技、气象等多部门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政策合力,破解技术推广中的制度性障碍,为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2.2 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扩大受众覆盖面;开发青稞种植小程序,集成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预警等功能,提供实时技术指导。针对不同经营主体设计差异化培训方案,为小农户开展实操培训,为技术骨干组织跨区域交流学习,向合作社、企业提供系统化管理课程。建立科研机构、推广部门,推动青稞抗逆育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快速转化应用。将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技术要素打包推广,提供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助力青稞产业规范化、高效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例如,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授农民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将复杂的农技参数转化为易懂的操作口诀,有效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2.3 示范引领工程

在青稞主产区建设高标准科技示范园,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配套建设数据平台,为产业升级提供直观参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板。沿交通干线打造青稞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带,通过规模化种植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强化技术辐射效应,有助于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扶持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示范,为激发示范积极性,对达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主体给予认证奖励。建立示范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技术效果监测与成本收益分析,及时淘汰低效技术、更新示范内容,持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确保示范成果始终与产业发展需求同步。

2.4 市场引领机制

鼓励粮油加工加工房与种植主体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明确优质优价标准,引导农户主动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打造区域品牌,制定分级标准体系,对符合特定品质要求的产品给予品牌使用授权和溢价分成,有利于青稞产业价值链升级。支持企业开发青稞酒、青稞米、青稞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拓宽种植收益空间,延长产业链条。建立青稞产销对接大数据平台,实时发布供需价格、技术需求等信息,有助于农户科学决策,降低市场风险。研究青稞种植的碳汇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种植技术与碳交易市场对接,有助于从低效生产向标准化种植转型,为产业创造新的收益增长点。

结语

综上所述,西藏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与西藏地区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带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应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推广体系、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为西藏的农业繁荣与乡村振兴奠定打下基础,推动西藏青稞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玛德吉 , 尼玛曲珍 . 现代农业技术在西藏青稞种植中的应用与发展 [J].种业导刊 ,2025(01):25-29.

[2] 赵广宗. 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种子科技 ,2023,41(13):38-40.

[3] 白玛罗布. 高寒地区青稞种植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谢通门县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8):202+204.

[4] 姚建文 . 高原青稞种植问题与无公害种植技术 [J]. 农业工程技术 ,2020,40(17):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