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
王志勇
福建莆田仙游三会中学 351265
引言: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正处于价值转型的阶段,课程理念由传统技艺训练向培育综合素养持续演进。而合作教学作为实现教学协同的主要形式,逐步成为各地课程实践和教师教学优化的方向。在实践推进中,合作教学普遍面临“结构分化不清”“组织目标模糊”“学生参与松散”等现实问题,教师需从理论框架及教学实践层面展开针对性研究。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重建教学逻辑,推动合作教学在目标设置及教学活动中深度融合,进而探索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策略的可行模式,以回应课程改革对“学会合作”“主动适应”“共建共享”目标导向的系统要求。
一、明确合作分工,增强团队意识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活动,由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既可以增强团队的整体协调,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集体中每个角色的重要性[1]。为落实此策略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提前规划好小组结构,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授第一单元第二课“体育比赛中的智慧”时,教师可围绕规则意识和协作策略等智慧内涵,引导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结合该目标,教师需构建具有阶段性的课堂结构,科学划分合作小组,依据学生体能水平以及交往能力设定任务角色,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团队中承担具体职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需设置“头脑风暴”活动,围绕什么是体育比赛中的智慧展开思维激发,引出合作分工的核心议题,基础练习阶段可安排 4×100 米接力跑预演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识别起跑等环节的任务差异,根据所设情境设定起跑者或加速者等角色,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明确任务边界,在实践中建立角色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强调团队中每一环节的衔接作用,突出个人表现服务整体配合的策略导向。在进入小组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商讨策略,每位成员要在集体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运行思路,推动合作走向深度协同。此外,在课堂总结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围绕明确分工的意义等问题反思所学内容,并结合教材中“因势应变、配合得当”的智慧案例,深化合作意识。
二、引导互动沟通,促进默契配合
良好的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从而在体育活动中形成默契,言语表达等多种沟通方式,既可以提升合作的效率,也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2]。教师实施此策略时,应引导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不断协商,经过不断尝试,逐步建立起节奏一致的合作关系 [3]。
例如,在教学第二单元第四课《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时,教师可以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为主线,涵盖食物热量以及体重管理等内容。为实现合作目标,教学需构建多个交互环节,学生能够在任务推动下建立持续的沟通机制,在多次表达倾听中逐渐形成默契配合。教师需在课初设置以“天平”为引导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摄入和消耗的关系展开小组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分组并设定“制定一天合理的能量平衡方案”为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协作,分别承担查找资料等具体职责。学生则围绕任务展开多次讨论,表达个人理解听取他人观点并调整集体方案,从而实现节奏一致的协作状态。同时,在食物热量辨识和运动消耗估算两个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轮流承担绘图和展示任务,并统一小组成果的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观察学生间的交流质量,帮助学生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提升反馈的有效性。随后教师需设置“体重管理方案”任务,以不同身体状态的个案为引导,带领学生合作制定个性化建议。
三、设定合作目标,激发集体动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制定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集体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增强参与感。教师实施此策略,应以目标导向为主线,构建清晰的教学思路,目标应贯穿任务的设计以及活动的节奏,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驱动力[4]。
以第三单元第五课《体育运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为例,该课程重点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育活动中的交流方式和掌握合作技巧以及建立协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围绕具体目标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明确任务要求,建立统一的努力方向,从而增强合作的持续性。在导入环节,教师可设置思考任务“如何实现合作”,结合教材中交流等关键词,要求学生探讨建立良好团队关系的路径,并设定“形成合作氛围”这一主要目标,细化为若干小组分目标,学生会根据自身小组情况开展具体策划,明确分工安排。各小组需在活动前完成方案设计,明确责任分配建立围绕目标协作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实践环节中,教师需围绕合作传球接力等活动模块展开,教师需把学生的小组目标转化为具体动作指标,在操作中观察配合效果及时调整策略,形成目标导向下的动态协作状态。在课堂尾声,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目标回顾与合作反思”活动聚焦目标完成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实践中不断理解协作价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真正体现新课标中“以目标引导行为、以合作促进成长”的教学理念。
结束语:合作教学作为素养导向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结构优化的路径,在目标引导等多个维度展现出积极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合作理念深度融入体育活动,有助于激发集体潜能促进个体成长,推动课堂生态向高效融合的方向转变。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教学的内容,拓展评价路径及反馈方式,不断完善体育课堂中合作素养的生成链条,为落实核心素养导向和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杰 . 合作学习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 6 (10): 70-72.
[2] 颉永胜 . 分层合作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排球垫球技术教学实践 [J]. 新课程 , 2025, (10): 53-56.
[3] 李绍 .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 (06): 14-16.
[4] 吕宜华 .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应用策略及成效分析[J]. 田径 , 2024, (11): 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