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路径

作者

王霞

南通市八一小学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政策强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和教学活动,创新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减负增质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思维碰撞和能力提升。设计互动性强、富有趣味的课堂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强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合适的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课堂教学不应仅仅依赖于书面作业,而是应注重情境创设,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思维能力。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为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假设自己是故事中的小壁虎,设定不同的情境,例如“如果你的小尾巴丢了,你会去哪里借尾巴?”这样的设定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角色之间的互动与情感。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画纸上绘制小壁虎与其他动物的对话场景,并以口头讲述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故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设计自己认为合适的场景与人物。比如,某位学生设想小壁虎在大树下向乌鸦借尾巴的情节,另一个学生则设想小壁虎向小兔借尾巴,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情境的感知。他们也可以扮演小壁虎及其他动物,来体会小壁虎失去尾巴时的无助与情绪波动,模拟真实的对话学生则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在表演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安排情境剧的形式,邀请学生参与模拟小壁虎借尾巴的情节,从中体会故事情节的丰富性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设计趣味性的课堂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减少课外负担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学生对游戏有天然的热情,这种热情源于游戏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竞争欲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富有创意的游戏元素,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可以有效地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的过程中,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以《雷锋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如“雷锋的朋友”),自编一篇关于雷锋精神的小故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需要提供一个简短的雷锋故事,作为学生改编的基础。随后,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引导他们结合现实生活构思具体场景。一个小组可以讲述雷锋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的故事;另一个小组可以构思雷锋在工作中帮助同事的情节。创作过程中,教师需明确任务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解雷锋精神的前提下开展自主表达。最终,各小组的故事通过班级表演展示形式呈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设计这样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教师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更为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多样化的课堂任务,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任务不应局限于重复性的知识训练,更应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设置丰富的任务形式,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广度,锻炼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任务内容可适当融入跨学科元素,使学习过程更具挑战与深度,进而拓展学生的认知边界,将语文学习延伸至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以《草船借箭》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推理,来探讨如果要借箭,草船的数量和大小应如何安排。假设学生是诸葛亮的智囊团成员,负责筹划草船的数量与尺寸,学生需要根据课文中的描写,结合自己的推理,计算出每条船上需要的箭矢数量,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合理安排这些船只完成任务。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借箭”背后的智慧,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模拟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策略,每个小组将为自己设计一艘“草船”,并讨论出不同的借箭方法,可以根据课文的细节进行创作,设计自己的借箭计划,包括如何利用天气、如何布置船只等,任务的最终呈现形式可以是小组成员用图画、文字或模型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将课文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写一篇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巧妙借力”的短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如何在面对困难时寻找他人帮助,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四、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参与感

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应从传统的单一评价体系向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单纯的对错评分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深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优化课堂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基于过程的课堂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并提供同伴互评的机会。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求他们写一段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任务中的思考过程和创作心得。比如,学生可以思考“我设计的草船借箭方案是否合理?我在写作中用了哪些创意?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这种自我反思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展示自己设计的草船方案邀请其他同学评价,通过同伴互评,可以获得来自同龄人的反馈,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任务的结果,这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多样性,认识到每个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教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还应注重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表现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在反思与反馈中持续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应聚焦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及多样化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感。课堂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碰撞和创造表达的舞台,让知识的学习不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通过情感共鸣与实际体验得到深刻理解和内化。这些创新的教学路径,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减负的同时提升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汝萍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18):92-94.

[2] 乔长芳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5,(1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