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技术如何促进高中生英语思维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

岳继峰

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  130000

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信息关联分析、逻辑推理构建以及自主观点生成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英语思维能力与语言符号理解运用相互作用,共同成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可以辅助教学,但最终目的是借助技术来改善思维训练的教学环境。当智能工具将语言符号转换成可视化且可追踪的逻辑结构时,抽象思维就变得可见,此时教师就可以重新组织教学过程,促进人机协同学习方式的形成。这不仅符合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也符合高中生由直观到理性思维的转变规律。

一、重构英语教育生态的价值驱动

(一)重塑语言认知路径

传统英语教学大多采取标准化训练模式,于是学生常常只是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符号,很难真正明白语言形式同思维表达之间的联系。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冲破了这种状况,它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随时捕捉并立即给予反馈学生语言输出中的逻辑问题。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利用标注句法结构断点和词汇语义模糊之处,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语言规则和语境语义的关系 [1]。这些工具的运用让语言知识从单向传递变成双向互动建构,在不断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认知模式得到全面进步。

(二)再造素养发展生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意识维度长久以来陷入教学困境,传统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常被当作应试训练手段。人工智能技术给破解这个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它搭建起的沉浸式交互平台可以有效地推动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语言行为背后的观念被突出出来并加以探究,智能阅读系统凭借关联数据库所产生出的历史事件脉络 [2]。这种技术通过给予思维引导的功能,把繁杂的文化比较分解成具体的议题,促使学生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慢慢变成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阐释者。

二、课堂实践的三维策略构建

(一)创设认知冲突情境

认知失衡是推动有效思维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动态生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来强化它。写作辅助系统可以利用角色动机突变之类的逻辑陷阱促使学习者反思最初的想法,智能讨论平台在小组对话陷入僵局的时候引入外部数据视角,从而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这类情境设计的关键在于创造“可解构的困惑”,把冲突变成新知建构的动力源,在此过程中技术不是提供唯一正确答案的权威来源,而是激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重组的媒介。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辩论,促使学生全方位考察并修正自己的论述思路,在针对“现代体育精神是否已被商业化侵蚀”这样的问题上。AI 可以融合南美贫民窟足球少年同职业联赛顶尖球星的生活轨迹对照视频资料,激发起学生对于竞技体育价值观念的深入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此教学情境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技术发展给公平性边界带来的影响,教师要适时介入并给予专业指导,通过塑造某种冲突情形,让学生在技术伦理和竞技公正之间不断权衡协调,逐渐形成“科技应当服务于体育人文本质”这样的辩证认知框架。这个方案想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把抽象思辨变成具体道德价值评判的练习。

(二)设计迭代反馈机制

传统评价方式因为时间滞后,思维调整慢,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到思维过程的动态监测,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即时统计口语表达中逻辑连接词的出现次数,形成思维导图式的综合评价报告,作文批改平台用颜色标记论证的薄弱之处,关联过去的错误案例来辅助教学改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规划有针对性的反思活动,给学生讲解怎样依照 AI 诊断结果来改良演讲结构,把技术分析成果整合成成长档案。这种机制的重点是推动反馈的双向互动,技术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则引领学生形成认知循环。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Unit 2 Traveling Around》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旅游文化类的写作教学实践,学生的思维常表层化,比如描写风景仅列出景点名称,依靠智能写作评估系统,学生初稿里的泛化表达会被自动标记成文化刻板印象。教师可以凭借 AI 引导学生思考,着重改进对文化现象的精准剖析能力,进而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良计划。AI 能够整合海量的英语学习资源,从经典文学作品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从标准的语音范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表达,为学生构建起一个丰富且动态更新的语言学习素材库。学生借助历史问题数据库创建改良计划的时候,利用人工智能提纲生成工具评判分论点的支撑力度,对于系统给出的“景观描绘太多,文化阐释太少”这个反馈意见,经过三轮修订之后,最后成果比起最初的草稿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个过程很好地体现出反馈机制在加深认识方面起到的作用。

结语:人工智能技术同英语思维培养紧密结合之后正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工具渐渐变成推动认知发展的关键媒介,知识传授逐渐转向思维能力培育。围绕人机协同展开的思维训练闭环系统包含文本解析,观念重构,反馈改良等环节,给学科核心素养的改善赋予了新的思路。当下急需破解的关键问题就是教育者要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技术应用效果依赖于教师对认知规律的深刻认识。只有把算法原理变成教学实践智慧,做到技术助力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促使创新成果更加高效地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和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鹏 , 赵杰 , 张静 . 基于 AI 技术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2,(09):70-74+77.

[2] 郭海金, 刘晓霞. 高中英语“AI+ 阅读”教学策略体系建构研究[J]. 英语教师 ,2022,22(15):53-56.

本文系2024 年度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项目《AI 技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EA030745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