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技术融人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肖梅娟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景岳小学 750000

前言:音乐在艺术教育里是关键一环,它的教学目标早已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朝着更深远的核心素养培育发展。如今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数字技术和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了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技术的进场,让教学资源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手段也更多元,教师可以通过更多不一样的互动形式,把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激发出来,让他们在审美情趣、文化理解和艺术表达这些方面,都能全面又深入地发展。

一、以情境创设激发音乐感知

小学音乐教学里,情境创设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很重要,它能把抽象的音乐知识变成学生能直观感受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数字技术给情境创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教师能用多媒体资源、虚拟现实(VR)这些技术手段,打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好像真的走进了音乐世界。举例来说,在《小螺号》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上网找海边的视频素材——海浪声、沙滩景,还有孩子们在海边玩耍的画面。课堂上,先放这段视频,引导学生看画面内容,提问:“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看到了什么场景?”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顺势引入《小螺号》这首歌,让学生在情境里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接着,用数字音乐软件,把歌曲旋律拆成简单音符,用动画形式展示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帮学生理解歌曲结构。学生熟悉旋律后,教师再播放海边视频,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让他们在情境里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在愉快氛围里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1]。

二、以互动体验促进音乐表达

音乐表达是核心素养里不能少的一部分,互动体验则是促进学生音乐表达能力提升的好办法。数字技术为音乐课堂互动提供了好多形式,教师可以用在线音乐平台、互动软件这些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和交流,增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比如,在《采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设计一个互动体验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数字音乐软件放《采花》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接着,把学生分成小组,提供平板电脑,让学生用音乐创作软件进行简单旋律改编。教师在平板电脑上给学生提供些基本音乐元素,像不同乐器音色、节奏型和简单旋律片段,引导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创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实时看每个小组创作情况,适当给指导和建议。学生完成创作后,再组织全班同学分享交流,每个小组用平板电脑展示作品,邀请其他同学评价反馈。通过这种互动体验活动,学生能锻炼音乐创作能力,在交流里学习别人优点,提升音乐表达水平[2]。

三、以资源整合拓展音乐视野

数字时代,音乐教学资源不只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广的音乐学习空间,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整合各种音乐资源,像在线音乐平台、音乐博物馆网站、音乐纪录片之类的,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多样性,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包容意识。比如,在《阳关三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数字音乐软件放《阳关三叠》的古筝演奏版本,引导学生感受它古朴典雅的风格。接着,利用互联网资源,给学生展示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比如古琴演奏、合唱版本、现代改编版本。教师对比不同版本的演奏风格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版本在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同时,通过音乐博物馆网站,给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让学生知道这首古曲在中国音乐文化里的重要地位。另外,教师还能推荐一些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纪录片,比如《国乐的侧脸》,让学生在课后看,进一步拓展对传统音乐的认识。通过这种资源整合,学生不只能深入理解《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还能在更广的音乐文化背景下提升音乐素养。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里,数字技术的融入给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资源营造生动学习场景,激发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借助数字工具让学生在创作和交流中提升音乐表达能力;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和文化背景。这些策略的运用,能让音乐教学形式和内容更丰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 菁 菁 . 数 字 赋 能 音 乐 课 堂 提 升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J]. 中 小 学 班 主任,2025,(10):124-126.

[2]何瑜敏.数字化赋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小学音乐学科为例[J].教育参考,2024,(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