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及成因探究
张致英
古浪县黑松驿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我们发现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自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困境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此外,部分学生在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这可能与学校资源的有限性、教育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存在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考虑个体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二、 成因探究:家庭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石,其方式与方法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家庭教育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且复杂的特点。一些家长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分看重学业成绩,将孩子的成功与否简单归结为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方式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农村小规模学校中也不乏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家长。他们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教育水平有限或是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可能难以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控能力,进而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方式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远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们应摒弃过于单一和片面的教育方式,转向更加科学、全面和人性化的家庭教育模式。这不仅需要家长自身的努力和觉醒,也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二)家庭氛围与关系
家庭氛围与关系,这一看似日常且微观的层面,实则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且不容忽视的影响。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其背后的家庭环境也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生态。
在这些家庭中,父母可能因忙于农活或外出务工,而疏于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氛围显得紧张或冷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难以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容易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特征。同时,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孩子在遇到困惑或挫折时,往往无法及时得到家长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加剧了其心理上的负担。
对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将视线停留在学校层面,更应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去了解和改善其背后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家庭建立起更加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 成因探究:学校因素
(一) 教育资源与设施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资源与设施上的匮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可能有限,科学实验设备可能陈旧或不足,体育设施可能缺乏维护,甚至教学楼也可能年久失修。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体验无疑会受到影响。
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与设施的匮乏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更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当学生能够在一个资源丰富、设施完善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才可能得到提升,心理健康问题也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交技能,更深刻地关乎他们的情感状态和自我认知。
为了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重视并优化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关注等方式来加强师生关系;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设立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和同伴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三)社交媒体与互联网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由于地域和资源限制,往往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社交媒体上的丰富多彩的信息和各式各样的观点,无疑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和社会经验,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上不良信息的误导。这些信息可能包含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甚至涉及低俗、暴力等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引导和监管。首先,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素养。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力度,打击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恶意言论。最后,我们还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交媒体的挑战。总的来说,社交媒体与互联网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结论
本研究明确指出,要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合力。家庭方面,家长应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改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方面,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师资力量,优化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和支持。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力度,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崔健 农村 4-6 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农家参谋 2018
[2] 朱永珍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孩子 2021
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小规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课题立项号:WW[2024]YBGH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