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白燕如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满族小学 010010
、研究背景及拟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时期,教育理念全面发展,教学改革也在全面深入。就数学学科而言,其本身表现出来的人文性、工具性,尤为明确。因此,带动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活动中关注到情境的表现形式,在具体的实践操作、验证分析中解读数学规律原理,是核心。但分析原有背景下所存在的各种教学现象,常常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积极进行探索,在不同程度的对比联系、推导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发掘更多的数学奥秘,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而组织项目式学习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唯有在巧妙的项目情境中以任务为支持,让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突破重重困境,在有所建构与创造的过程之中进行探究,才能持续获得提升。“圆柱表面积”属于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关键则在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求出方法。围绕着学生的项目参与,让他们持续推导,转化以往背景下固化记忆公式的模式,才能积累学习经验。所以,本研究就此展开。
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师: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资源出发,搭建相应的项目情境。如“大家是否喝过圆柱形的罐装饮料?你是否喜欢它们的包装呢?若设计一个饮料罐包装需要多少材料?”
生:若想制作一个饮料罐包装,必须选择恰当大小的材料来进行粘贴
师:做这个饮料罐,是否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圆柱知识进行解决呢?
生:只要求出这个饮料罐的表面积,那么就可以确定用多少的材料。
(设计理念:选择此类型的项目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回顾圆柱的特点,形成制作饮料罐包装的思路,增强他们的初步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有所思考、探索,确定下一步的实践方案。)
(二) 细化项目任务,解决关键性问题
师: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生:可以通过实践性的方法,进行逐步推导。同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圆柱体模型进行观察、分析,解读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总结:圆柱体表面积等于上下两个底面 + 一个侧面。
师:点拨,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是圆,我们之前学过圆的面积可以求出,那么侧面积如何求出?
生:意识到了求圆侧面积的不同,进行思考。
师:是否可以谈谈你们的想法呢?学生探讨交流,分享自己的不同思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丰富探究路径。
(设计理念:选择这种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围绕着关键性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明确下一步的路径,培养学生在逻辑分析、推导中把握核心内容,解决困惑。)
(三)以项目实践为主线,总结规律
生:参与操作。预设(沿着圆柱的高将侧面积剪开,同时展开,将一个曲面转化为一个平面。)发现:变为长方形
师:点拨,这个新长方形与之前的圆柱有什么联系呢?
生:观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柱体底面的周长”“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高”,辅助学生推导出侧面积的求出方式。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基于圆柱侧面积与两个底面,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得出相应的结论。
(设计理念:选择这种实践性的项目方式:为学生提供有益的观察、操作空间,让他们在真实的经历中,分析其中的关键步骤,基于实施效果解决不同的困惑,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样的模式会全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带动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直观想象能力提升。)
三、评述成果应用效果、创新点
以上为项目的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设计、规划及成果的总结,表现出了显著效果。因此,在创新方面,课程实践都可以朝着这个思路进行,要点为:
1.关注学生学情进行项目准备,完善规划
首先,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为“以生为本”,需要全面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基于项目情境、细化项目任务,由“浅层”过渡到“深层”,完成转化。所以,教师需在设计之初就进行统筹规划,联系以往背景之下的经验总结,生成更加完整的项目流程,助推学生在实践中顺利完成进阶。
2.项目式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资源、提示支持
关注项目式学习过程,让学生往往需要处理不同类型的困惑,他们也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资源来进行有深度的判断,由“抽象”过渡到“具体”。因此,教师需提前进行预设,准备学习资源,恰当把握指导的契机,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定的支持。
3.参与项目学习需鼓励学生合作探索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尤为重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学生则能萌发出新思路、新想法,或者说在彼此参考、借鉴中,形成更佳的步骤与流程。为此,整体的教学项目实施,则会变得更加顺利,他们也能发展优秀的品格和关键性能力,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