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红楼梦》整本书情境式阅读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孙清娜 石翔

新乡市第十二中学 河南新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列于18 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首。温儒敏先生强调整本书阅读是落实、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经典优秀的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传承文化精神,提升综合素养。然而整本书毕竟卷帙浩繁,要让学生真正投入进去并有所收获,就需要教师研究更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情境化、活动式的读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探究经典的原动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养。据此,笔者试图以《红楼梦》教学实践为例,浅谈整本书阅读情境化活动设计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实施整本书阅读情境化活动提供借鉴。

一、思辨探讨,各领风骚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其中亦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之处。《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有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真”与“假”的问题不可避免,其中隐藏着曹雪芹的智慧与风骨。而贾宝玉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其性格中的“真”与“假”一直备受关注。在分析贾宝玉形象时,笔者引导学生探讨贾宝玉的“真”与“假”,探究其性格中真实与虚伪、率直与做作之间的复杂交织。

同学们兴味盎然,在充分查阅资料,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热烈讨论。无论是体现贾宝玉对真挚情感以及自由生活追求的“真”,是由于他的身份地位所带来的伪装与束缚的“假”,还是他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徘徊,都是他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体现。同学们还对甄宝玉和贾宝玉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讨论辨析。

这样的思辨探讨,增进了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引发了其对人性多面性的深入思考,培养激发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匠心精绘,图文并茂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对建筑、器物的描写极为用心,书中的人物关系也错综复杂。细读经典,图解红楼,再辅以小组竞赛、解说等形式,不失为《红楼梦》整本书情境式阅读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

(一)绘制贾府、大观园路线图

首先,学生自主阅读《红楼梦》相关回目,梳理大观园中的地标性“建筑”“景点”,标注出与贾府或大观园建筑和布局相关的描述并仔细研读。其次,小组交流探讨,明确要绘制的平面图的范围,诸如贾府的主要建筑、庭院和通道等。最后,各小组结合小说的相关描述和查阅的其他研究资料,绘制出贾府或大观园的主要建筑及路线图。同学们凭借着自己对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想象,精心绘制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大观园平面图。有的注重建筑布局的准确性,有的则突出了园林的优美意境,可谓匠心独运。通过手绘的方式,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红楼之美,更深入地了解了贾府与大观园的环境特点及其与人物的关系。

(二)绘制红楼思维导图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同学们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因果循环的情节,丰富深刻的主题等不好把握。为了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情节脉络,进而体味小说的思想情感,我们进行了《红楼梦》思维导图创作大赛。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大家从人物关系到故事情节,从主题思想到文学特色,分享着各自的思路和见解,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红楼梦》化繁为简,展现同学们的清晰思维和绘图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绘制红楼群芳手抄报

为了深化同学们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思辨探讨人物形象之后,笔者还引导学生绘制红楼群芳手抄报。同学们根据小说中对人物外在形象的细致描写,绘制出心目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等。有的同学还摘录了书中形容人物的经典诗词;有的同学在手抄报中加入了自己对人物的感悟和思考,如对黛玉葬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还有同学从曹雪芹的生平中获得了感悟……这些独特视角和见解再佐以图片,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由绘制路线图到整体的思维导图再到绘制人物手抄报,逐层深入。绘制内容的选择,体现出同学们对名著的深度理解;合理的排版,需要有序的逻辑力;优美的构图和书写,需要高雅的审美力……匠心精绘,图文并茂的作品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

三、深情吟咏,经典流传

《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不仅表现出大观园中众女子的聪慧才情,也蕴含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命运结局。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据此设计情境化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诗歌,进而赏析人物,体悟主旨。

如秋爽斋结海棠社,宝玉与众才女借诗言志、寄兴寓情。薛宝钗之作极写对白海棠美丽姿容、淡雅清洁的珍爱,同时也是其封建社会“淑女”身份的体现。林黛玉“碾冰为土玉为盆”“借得梅花一缕魂”“秋闺怨女拭啼痕”等句尽显黛玉的才华横溢、孤傲品性以及感伤情绪。这些《咏白海棠》诗作都展示出了各人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而吟咏诵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诗词的重要途径。有感情地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品味诗词的含义,还能让学生品悟到古诗词之美。以品海棠诗社诗句入手,窥一斑而知全豹,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情及命运,继而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品诗悟情与汉服文化相结合。一群年轻的学生身着汉服,徜徉校园,反复吟咏红楼诗词,让古典之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妙手巧制,创意无限

作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文学性上,还在于它的历史价值上。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中的服饰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继而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头饰的技艺与魅力,同时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我们组织了一批爱好古风的同学,举行了古风头饰 DIY 实践活动。活动分为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两个环节。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曹雪芹写到:“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人物的打扮与其身份极为契合,王熙凤头上的那支金丝八宝攒珠髻,可以说是其地位的象征。在知识学习环节,我们通过播放幻灯片和视频资料,使同学们了解了金丝八宝攒珠髻在古代非寻常之物,有着繁复的工艺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再加上贾宝玉头上戴的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的二龙抢珠金抹额以及大观园群芳的各色发饰,《红楼梦》真不愧是服饰的“大观园”。

这些精美的发饰和高超的制作技艺让同学们沉醉其中。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尝试了。同学们提前准备了珠子、铜丝、珍珠托、红毛球、金属片、红丝线等装饰物和一字夹、珠宝钳、串珠针、慢干胶水等制作工具,活动现场,大家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和参考图片,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喜欢的头饰制作中。只见同学们一个个屏气凝神,小心地穿珠引线,调整珠子位置,不断尝试搭配,最终粘贴定位。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件件精美的头饰呈现在眼前。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心得。妙手巧制红楼饰品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问题研讨、绘制图文、情境化吟咏、手工制作等多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情境化活动,同学们走进了红楼人物,红楼生活,红楼文化,多维度品味红楼经典。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大家欣赏美,感悟美的能力,还旨在通过阅读和创作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深切感受《红楼梦》的魅力,进而热爱红楼,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整本书阅读情境化活动设计让同学们在实践探索中做学习的主人,收获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涵养了品格,提升了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欣歆.阅读整本书,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7.

[2] 孙京媛.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

[3]陈颖.勾连深切:指向思维发展的整本书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以《红楼梦》整本书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

[4]赵丽娟.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师,2023.

注明: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强省研究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5JYQS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