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

刘昂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200137

摘要:本文探讨了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中的应用措施及临床效果。研究详细阐述了选穴原则、操作方法,并强调了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循经感传扶阳灸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有效缓解中医证候。该疗法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综合调理等优势,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操作要求高及治疗周期较长等局限性。本研究为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循经感传扶阳灸;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

中风,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的特点,常常导致患者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偏身麻木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在中医理论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型,其中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循经感传扶阳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对中风后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详细探讨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应用措施和临床效果。

一、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应用措施

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应用,主要通过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艾灸治疗,以达到温经通络、祛瘀活血、提升阳气的目的。

(一)选穴原则

在循经感传扶阳灸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过程中,选穴原则至关重要。常用的穴位包括血海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等。这些穴位在具有调节气血、温经通络、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穴位的精准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顺畅流通,恢复经络的正常功能,从而有效缓解中风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其康复进程。

(二)操作方法

循经感传扶阳灸的操作方法严谨而细致,旨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麦粒艾柱作为灸治工具,每个穴位灸治2壮,每次灸治时长为0.5小时,每周进行3次治疗,整个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以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针对性。在灸治过程中,火候和时间的掌控尤为关键。要注意艾柱的燃烧状态,确保火力适中,既能有效刺激穴位,又不至于烫伤患者的皮肤。同时,严格监控灸治时间,确保每次灸治的时长达到标准,从而充分发挥循经感传扶阳灸的治疗效果。

(三)配合治疗

循经感传扶阳灸可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针刺、推拿、中药等,以提高治疗效果。针刺治疗可选太冲穴、合谷穴等,以加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推拿治疗可通过对患肢的按摩、揉捏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肢体功能;中药治疗可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益气活血、通络化瘀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二、循经感传扶阳灸的临床效果观察

(一)肢体功能改善

通过循经感传扶阳灸这一独特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通过循经感传扶阳灸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们逐渐感受到了肢体功能的积极变化。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的肌力开始逐步恢复。原本无力的肌肉在艾灸的刺激下,逐渐找回了力量,使得他们能够更有力地进行肢体活动。同时,关节活动度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原本因中风而僵硬的关节,在艾灸的温热作用下,逐渐变得灵活起来,能够自如地进行弯曲和伸展。这些肢体功能的改善,使得患者们能够重新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他们开始能够自主地翻身,从卧位转变为坐位,甚至能够尝试站立和行走。

(二)生活质量提高

随着肢体功能的逐步改善,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迎来了显著提升。治疗后,患者们开始能够自理生活,这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提高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曾经因病痛而自卑、沮丧的患者,在逐渐恢复的生活自理能力中找到了新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这种自信心的提升,不仅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也为他们的康复之路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和希望。

(三)中医证候改善

循经感传扶阳灸治疗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面色由苍白转为红润,气短乏力症状减轻,舌质淡紫或有瘀斑逐渐消退,苔薄白或白腻转为正常,脉细涩转为有力。

三、循经感传扶阳灸的优势与局限

循经感传扶阳灸采用艾火进行灸治,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对中风后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循经感传扶阳灸可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循经感传扶阳灸在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存在差异,对循经感传扶阳灸的反应和疗效也有所不同。循经感传扶阳灸的操作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循经感传扶阳灸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四、结束语

循经感传扶阳灸作为一种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气虚血瘀证肢体偏瘫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该疗法严格遵循中医经络理论,通过选取具有特定功效的穴位,运用艾绒进行温和而持久的灸治,有效促进了气血的流通与调和,从而达到了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治疗目的。在应用措施上,循经感传扶阳灸注重选穴的精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配合治疗的综合性。选穴方面,依据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病理特点,精选了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经络和脏腑的穴位;操作方面,注重灸治的火候、时间与强度,确保艾绒的热力能够深入穴位,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配合治疗方面,循经感传扶阳灸还常常与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针刺、推拿等,形成了多手段、全方位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循经感传扶阳灸的治疗,中风病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偏瘫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该疗法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为中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该疗法的研究,探索更加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袁慧,周亚,周栋梁,吴玲玲.针灸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05):4-6+10.

[2]燕炼钢,周婷,贾泽坤,杨娅,江娜,何彦蓉,王储蓄,殷红彪.针刺阳明经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22):105-109.

[3]周小婷,梁汉英,黄桂梅.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0):79-81.

[4]曲彦平.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中风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23,43(06):92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