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压力表的检定方法与误差分析

作者

张敏

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 017400

引言

压力表作为压力测量最常见的仪器之一,在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医药及供热等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功能不仅限于读数显示,更关系到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压力表因机械磨损、弹簧疲劳、温度变化等因素容易出现读数偏差,若未及时检定校准,将对设备安全运行带来潜在风险。因此,开展系统性的压力表检定工作,确保其测量准确性,不仅是计量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详细讨论压力表检定的技术流程、误差分析及改进对策,以期为计量人员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理论支持与实务参考。

一、压力表的检定原理与标准流程

压力表的检定工作以《JJG 52-2013 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真空表检定规程》为主要依据,依据标准对仪器的测量性能进行系统评估,包括示值误差、回程误差、轻敲位移、外观与密封性等方面。检定工作通常在标准压力源的条件下进行,常用的设备包括活塞式压力计、数字压力计或压力校验仪,检定过程需要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可比性。

在实际检定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压力表的量程范围,选择相应的标准器具并进行多点测量。通常将被检压力表连接到标准压力源,逐步加载和卸载压力,并记录每一个检定点的示值与标准值之差,从而计算其示值误差。重复加压与减压过程,可以得出回程误差值。若某些点存在异常偏差,还需进行进一步分析判断是否为系统误差、操作误差或仪器损坏。此外,为确保检定数据具有追溯性,操作人员需认真填写检定记录并出具证书,纳入设备管理体系。整个流程不仅考验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对检定设备的稳定性与准确性提出了高要求。

二、压力表检定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与成因分析

在压力表检定过程中,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其来源复杂多样,既可能来自于被检压力表自身性能,也可能是检定设备、操作过程、环境因素等外部条件所致。常见误差类型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人为操作误差三大类。系统误差通常表现为示值偏高或偏低,可能由弹簧管材质老化、传动机构磨损或安装松动引起。部分旧式压力表在使用数年后,因弹簧恢复力减弱,容易出现偏压现象,这类误差具有稳定性,但如不校正将持续影响测量结果。

随机误差则表现为测量值波动不定,无法通过简单补偿消除。其成因可能为检定过程中压力源输出不稳定、标准器示值波动或外界温湿度剧烈变化所致。在精密测量中,环境温度的波动会对弹性元件产生影响,使其线性变差,甚至引发非线性误差。而人为误差则来源于操作人员对读数方法、加载速率、连接顺序等方面的偏差。例如未等标准器稳定就读取数值,或在轻敲表盘时未注意偏移情况,均可能造成结果偏差。此外,检定设备本身若未定期校准,也会引入额外误差。因此,在实际检定中需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力求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误差控制技术及检定结果优化策略

为提高压力表检定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必须从设备、操作与环境等多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误差控制机制。首先应定期校准与维护标准器具,标准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不得大于被检精密表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4,避免因标准器误差放大影响检定结果。活塞式压力计虽被公认为精度高,但操作要求严格,若使用不当仍可能产生附加误差,因此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熟练掌握调压技巧与误差识别方法。

操作层面应严格执行规程要求,特别是压力加载过程要保持匀速,避免因操作粗暴引起冲击力影响读数。同时要在每一检定点稳定后延时读取,确保数据准确性。对于回程误差与轻敲位移的判断,应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既防止过度判断影响合格率,也防止遗漏潜在故障。建议在关键检定点重复多次测试并取平均值,以削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此外,环境控制同样重要。应在温湿度受控的实验室中进行检定,保持良好的照明与通风,避免振动干扰。若外场检定条件有限,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并记录环境参数以备数据分析使用。在数据处理方面,应建立检定结果数据库,应用误差趋势分析与统计处理技术,识别异常变化,进而提前预测压力表的失效趋势。这不仅提高了检定效率,也增强了计量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四、压力表检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当前,压力表作为工业领域最广泛使用的压力测量仪器,其检定工作已逐步从手工操作转向自动化、信息化管理。部分大型企业与第三方计量机构已开始采用压力校验仪集成系统,实现多通道并行检定、数据自动记录与智能误差分析,极大提高了检定效率与可靠性。同时,检定数据也逐步纳入信息系统,与设备管理平台实现对接,形成闭环式的质量管理体系。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计量工作的数字化水平,也为企业开展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尽管如此,在基层单位与中小企业中,传统检定方式仍较为普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标准执行不一、数据处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行业标准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推动压力表检定工作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同时,应加快先进检定技术与设备的普及,例如利用数字压力传感器、无线数据采集技术等提升检定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未来,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误差模式的识别与校正,也将成为提升检定精度的重要技术方向。

此外,构建多级质量监督机制,确保检定数据真实可靠,也是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完善内部审核机制,提升自检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助外部质量监督与能力验证,加强第三方评估,防止检定环节中出现数据作假或管理失控等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持续推进,压力表检定工作将在保障工业安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结论

压力表作为最常用的现场测量设备,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安全与效率。本文从检定方法出发,系统分析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引发的误差类型与成因,并提出多维度的误差控制与管理优化策略。在现代工业计量体系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提升压力表检定工作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效能,已成为保障测量质量与系统安全的基础任务。未来,压力表检定将朝着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方向迈进,而计量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与管理强化,压力表检定将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 金 华. 温 度 变 化对 精 密 压 力 表 检 测结 果 的 影 响 分 析[J]. 实 验 室 检测,2025,3(09):103-105.

[2]董伟辉, 何钊, 陈晨, 等. 一种压力变送器批量检定系统的研制[J]. 中国计量,2025,(04):120-123+128.

[3]易平安,盘小艳,周伟,等.数字指示秤计量检定最大允许误差的设定[J].大众标准化,2025,(06):187-189.

[4]龙丹凤.井下电子压力计死区特性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2025,15(03):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