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赋能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模式创新
殷侠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14500
引言:在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当下,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为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在呈现复杂国家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新时代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要求。而智能技术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场景模拟能力,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探究智能技术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应用,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能技术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一)智能技术概述
智能技术整合多学科知识,模拟人类智能进行信息处理与自动化操作,包含 AI、机器学习等,助力各领域智能化发展。
(二)智能技术对教学要素的优化
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中,智能技术可优化教学内容,通过三维地图、动态数据可视化呈现国土空间、资源分布等安全要素;借助 VR/AR 技术模拟地缘政治冲突、自然灾害等场景,增强学生直观认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轨迹,精准推送国家安全案例与地理关联知识;智能交互平台还能促进师生实时研讨,提升教学互动性与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智能化升级。
二、智能技术赋能的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
(一)基于智能技术的教学目标设定
1.设定多元融合教学目标
基于智能技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四维度设定多元融合教学目标 —— 以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为例,依托智能技术,紧扣人地协调观,培育学生对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正确价值观,树立和谐共生、创新协调绿色发展观,滋养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借智能手段深化综合思维,助力学生以系统、整体观点认知地理环境,提升分析地理问题思维能力;利用智能工具强化区域认知,让学生精准把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及与国家安全关联;通过智能实践活动增强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技能,守护国家安全,实现地理核心素养与国家安全教育多元融合的教学目标。
2.体现智能技术应用对目标达成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中,智能技术可从地理核心素养维度促进目标达成。基于人地协调观,智能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能直观呈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数据,助力学生理解国家发展中资源、环境与安全的共生关系,树立绿色发展的国家安全观;借综合思维培养,智能技术可整合多源地理数据,模拟地缘政治、资源分布等复杂场景,让学生运用综合视角分析国家安全影响因素,提升系统思考能力;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卫星遥感、VR 技术,学生能精准洞察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及对国家安全的独特价值,强化区域安全认知;地理实践力上,智能技术支持虚拟模拟科考、线上地理调查等实践,使学生在实操中深化国家安全相关地理知识应用,全方位借智能技术赋能,推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目标实现。
(二)创新教学内容呈现
1.利用智能技术整合多源国家安全素材
智能技术具备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能将分散在各处的文字、图片、视频、实时数据等信息汇聚起来。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国土边界、地形地貌等实时画面;整合新闻报道,了解国际上关于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热点事件;提取科研机构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教学提供丰富且权威的素材,构建全面的教学素材库。
2.开发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内容
基于教材“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部分,教师运用 3D 建模技术,对三江源地区进行数字化还原。学生借助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这片生态脆弱区,能清晰看到草地大面积退化,原本翠绿的草地变得枯黄稀疏;湖泊水位下降,湖岸线不断退缩。同时,还能直观了解国家采取的生态修复措施,如人工种草、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场景[1]。这种可视化教学内容,比文字描述更具冲击力,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创新
1.智能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安全情境
智能情境教学法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能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国家安全情境。在学习“领土与国家安全”内容时,利用 VR 技术模拟边境冲突场景,学生仿佛置身于边境地区,感受到边境安全维护的紧张与重要性,在情境中思考应对策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2.问题导向与智能答疑相结合
以“区域发展与国家安全”章节为例,教师提出“如何利用长三角地区的地理优势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这一问题。学生在智能学习平台上搜索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产业、人才等相关资料,分析典型企业案例。学习过程中遇到“长三角港口群如何协同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等问题,可通过智能答疑系统即时获取解答。智能答疑系统不仅给出答案,还会引导学生从区域协作、产业升级等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智能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利用大数据进行过程性评价
大数据技术能够全面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中,可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发言次数、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作业完成的时间、质量;线上学习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长、暂停和回放次数;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与步骤等数据,为全面评估学生学习过程提供依据。
2.开发智能评估工具衡量学生素养提升
针对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开发专门的智能评估工具。设计包含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操作、知识问答等多种题型的在线测试系统。例如,给出南海海洋权益争端案例,要求学生分析我国的权益主张及应对策略;设置虚拟情境,让学生操作模拟设备处理边境突发安全事件;通过知识问答考查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系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运用水平以及情感态度倾向,生成详细的素养评估报告,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有力参考[3]。
结语:智能技术深度融入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重塑了教学生态。其凭借对教学要素的全方位优化,推动教学目标向多元融合进阶,让国家安全理念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统一;在内容呈现、方法创新及评价体系构建上,智能技术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以数字化、情境化、精准化的方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未来智能技术将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中发挥更大效能,不断拓展教学边界,提升教育质量,助力培养兼具地理智慧与国家安全意识的时代新人,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佳. 基于 GIS 技术的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创新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 2024,23(3):42-47.
[2] 王丽, 赵静. VR 技术在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24,41(2):95-101.
[3] 赵辉, 王霞.基于智能评估的高中地理国家安全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40(3):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