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优化探讨

作者

刘卫

衡南县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 湖南 衡阳 421100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机电设备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行业领域,成为推动生产、促进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随着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机电设备运维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有效地运维管理不仅是确保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深入研究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优化策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

1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重要性

水利工程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其中包含很多大型机电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水利工程的安全、效益等息息相关。为体现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的作用,有关部门必须始终重视机电设备的运维管理,对全部机电设备进行专业化检修、维护,及时处理机电设备故障,更换老化零部件,使各种机电设备维持最佳的运行状态。但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种类繁多,需要由专人负责运维工作,这些人员需熟悉机电设备的使用条件、运行环境、结构特征等,制定最佳的运维管理计划,在其中确定运维管理的周期、工作内容、方法等。

2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优化策略

2.1 科学选型与采购管理

建立选型专家小组:成立由水利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组成的选型专家小组,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对机电设备的选型进行论证和评估。在选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确保选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健全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生产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对于表现优秀的供应商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及时淘汰。同时,要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确保设备的按时交货和质量。完善采购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设备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条款,并设置相应的违约责任。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需突破传统“运行—维修”的局部视角,转向覆盖设计、制造、安装、运行至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需基于工程实际需求选择设备型号,确保技术参数与环境条件匹配,避免因选型不当导致的后期维护成本增加。这一阶段应引入多学科协同机制,联合水利工程、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等领域专家,对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能耗效率及扩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在潮湿多雨地区需优先选用防腐蚀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中需强化散热结构设计,从源头规避潜在风险。制造与安装阶段应建立质量追溯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设备材料、工艺及安装精度进行监督,明确供应商责任边界,采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关键零部件生产批次与质检数据,确保全流程透明可查。运行阶段需制定周期性维护计划,结合设备运行负荷动态调整维护频率,例如对高负荷机组增加振动监测与润滑保养频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历史故障规律,优化维护周期模型。此外,需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记录每次检修数据与性能衰减曲线,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报废阶段需遵循绿色回收原则,对淘汰设备进行拆解分类,实现资源再利用,例如将废旧金属熔炼再生、电子元件无害化处理,并探索设备残值评估体系,推动二手设备流通市场的规范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在于建立跨阶段的协同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整合设备数据,形成闭环管理链条,确保各环节信息无缝衔接,避免因数据孤岛导致的决策滞后。

2.3 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技术

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方面,有关人员同样需关注技术方面。传统的机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大部分工作均由专业人员来完成,工作效率低,当发现设备故障后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机电设备的运维管理方面可采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以发挥技术优势,用新技术取代人工模式。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人员需综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构建机电设备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该平台应包含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等模块,还设有专门的数据库和管理子系统。当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行时,因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与设备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可自动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专有数据库,由相应模块利用智能算法等完成分析。对于机电设备的一些隐匿性故障,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智能模块能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快速识别,及时发送预警信号,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处理实际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关人员在构建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时,需要注意平台的安全设计,以免平台运行时存在网络安全风险。为此,设计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架构、模块时,都需要考虑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设置防火墙,加强入侵检测及权限管理,营造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平台运行环境,由平台来进行故障识别及预警,辅助运维管理工作。

2.4 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

预防性维护工作强调提前识别设备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应依据设备的不同特性和运行状况,定位需要重点维护的部位与设备类型。在预防性维护工作中,还可引进先进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算法等,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性。

2.5 提升人员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

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管理效能。在技术能力培养层面,需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理论培训应涵盖设备原理、故障诊断技术及新兴技术(如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的基础知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模块化课程,支持灵活学习;实践环节可引入虚拟现实(VR)模拟系统,还原高压设备操作、机组拆装等高风险场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同时,需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定期组织行业论坛或跨项目经验分享会,促进先进运维理念的传播。责任意识强化需从制度与文化双重维度切入:制度上,推行“设备责任制”,将关键设备与具体责任人绑定,通过二维码标签实现运维记录可追溯;文化上,可通过安全月活动、标杆人物评选等方式营造精益管理氛围。此外,需关注人员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设立技能等级认证体系(如初级、高级技师职称),并将认证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激发持续学习动力。对于管理人员,需强化系统思维与资源协调能力培养,例如通过沙盘推演模拟多设备协同调度场景,提升其在复杂工况下的全局决策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安全与经济效能。针对机电设备运维管理,相关人员需善于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构建完善的运维管理工作体系,对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瑞林.提高水利工程机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方法的探讨[J].水利水电,2023,(05):103-105.

[2] 朱 耀 . 水 利 水 电 工 程 机 电 设 备 运 行 的 维 护 与 检 修 分 析 [J]. 安 徽 建筑,2021,28(6):185-186.

[3] 张 迎 东 . 水 利 工 程 机 电 设 备 运 行 安 全 管 理 探 析 [J]. 电 气 技 术 与 经济,2023,(08):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