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评价方法改进分析
丁文福
枣庄市薛城区北临城小学 山东枣庄 277000
引言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提出之后,评价在教育领域收到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有所提升,人们常说:“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在开展时,若能做好评价工作,不仅能有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还能为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强有力指导,借此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可是,就当下小学德育评价现状来看,其明显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德育评价重视不足、评价方法有待优化等,这也无法凸显评价促学助教的功效。而为了有效改进上述问题,切实凸显出小学德育评价价值,笔者也就小学德育评价方法改进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全面发展成为当下教育主要目标,处在这一环境下小学德育评价工作要想有效开展,自然不能只是局限于单一的评价目标。为此,小学德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最好是能够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及时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观念,主动树立起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观,然后再结合学生学情实际情况、新课标提出的德育要求来对学生展开全面评价,这样才能有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有效挖掘学生内在潜能[1]。正确的评价理念会直接影响后续评价活动开展,只有从教育观念上树立起正确合理的评价观,才能为科学德育评价体系构建打好基础。在此期间,小学德育教师需要革新以往单纯的分数论评价理念,树立起终身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今后成长、可持续发展来为学生树立起全面的德育评价观,以合理的评价助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评价合理性及全面性,有效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于新要求及学生成长规律,改进德育评价内容
小学德育评价方法要想有效改进,还需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基于教育新要求及学生成长规律来对德育评价内容进行改进,这是提升评价内容合理性及规范性的前提。首先,小学德育评价工作在开展时,需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品德发展的滞后评价理念,在评价期间将学生品德建设置于学生人格成长及自身发展中,同时还需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为学生设定出合理的德育评价指标及方法,这样才能促使整个评价结果更为完整、合理,有效利用德育评价助推学生人格发展,另外还能助推学生个体道德素质得以强化。具体而言,小学德育评价内容在改进时,不仅要将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作为评价内容,还需将学生内在的道德意愿一同纳入到评价中,毕竟只有把握好行为与意愿之间的具体联系,才能更为科学地把握评价内容,借此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更为开放切全面的德育评价标准,以此来促使德育评价最大程度发挥出其导向及激励作用。其次,为了能够有效借助德育评价对学生道德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教师在对评价内容进行改进时,还可以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依据来对评价内容进行完善,即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多种因素,如社会阅历、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这样就能提升评价合理性及有效性[2]。具体而言,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小学德育教师可以从以往的学校焦点拓展延伸到家庭及社会,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德育表现,这样才能更为精准地评价学生德育形成情况,以此来对学生展开优质评价。例如,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到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期间观察学生参与积极性及行为表现,借此来对学生道德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能提升评价合理性。
三、改进评价方法,凸显人文关怀
(一) 化“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德育评价方法大多是静态评价,教师大多会采用等级评价、评语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就好像是为学生提上了标签对其进行分等归类,不仅忽视了学生变化,还大大限制了学生发展。小学生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动态发展的,德育评价工作在开展时自然也应当是“动态”的,这样才能有效助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此,在对小学德育评价方式进行改进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评价时不能一锤定音、以点带面,反而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具体情况来对其展开针对性的评价,而且在评价时不仅要横向评价,还需纵向评价,即要在发现学生不足的同时、寻找到他们身上的进步带能,这样才能有效利用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成长。
(二) 化“否定评价”为“肯定评价”
教育家布鲁姆有提到过:“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促进,而非选拔。”为此,小学德育评价工作在开展时,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未来对其进行评价,而且在评价期间保持期待的心理多采用肯定评价,改变以往过多的否定评价,这样才能有效点燃学生希望之光及德育参与热情,从而真正助推学生德育素质及良好道德品质提升。具体而言,小学德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评价激励作用,在评价时多采用“肯定评价”来对学生正确的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表扬与激励,这样就能借助评价有效肯定学生行为,而学生则能继续维持,以此来有效助推学生道德品质提升[3]。
(三) 化“终结评价”为“过程评价”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德育评价方法大多是终结性评价,即在学期末为学生写一段评语或者是划分一个等级,这种评价方法无异于秋后算账,失去了评价原有的导向功能。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即可在评价过程中改进以往的终结评价,积极使用过程性评价来对学生德育行为展开及时评价,这能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的问题,也能有效规范学生行为表现,借此有效发挥出评价激励及导向作用,从而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提升评价效力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德育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大多是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整个评价客观性及合理性不足,无法真正凸显评价激励及导向作用。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小学德育评价方法在改进时,即可为学生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机制,这能进一步提升德育评价效力。第一,引导学生自评。在小学德育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反思不足、超越自己,这样才能有效助推学生自律及改进不良行为,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将德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第二,小组互评。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德育活动中,而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即可为学生提供小组互评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互评中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有效改进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第三,教师点评。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再基于此对学生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这样就能提升评价合理性及有效性。第四,家长评价。小学德育教师还可以在评价改进时,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到评价工作中,这能拓展评价阵地,进一步提升评价全面性及合理性[4]。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评价作为德育工作重要一环,也是助推德育活动高质量开展的关键,所以自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新趋势,这样才能提升小学德育评价合理性。为此,小学德育评价工作在开展时,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并且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评价价值,有效借助德育评价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切实凸显德育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广胜.对教育转型阶段小学生德育评价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4):3.
[2] 陈少娟.小学德育课程学力评价研究[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9):4.
[3] 王鹏.优化小学生德育评价方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7(011):8-9.
[4] 方兴.小学德育增值评价方式改革初探——以深圳市大鹏第二小学"鹏成少年"德育评价平台为例[J].成功, 2022(20):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