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免费开放背景下博物馆宣教工作实践

作者

史佳欣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 商丘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它为研究,教育,欣赏目的而收藏保存自然界及其社会发展的见证物。1 从博物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近些年来,尤其是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目睹文物的精美,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但根据笔者实地参观博物馆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博物馆对于普通民众的吸引力不强;观众看完博物馆展览后,对文物知识、历史知识的获取度不够,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博物馆宣教工作不强的原因

(一)参观者文化水平的制约

近些年,每逢节假日博物馆总是一票难就,这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欣赏文物。但博物馆一票难求背后的主体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而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人民没有足够的文化基础知识。况且,他们逛博物馆的目的,有的单纯是为了拍照打卡,有的是因为博物馆里面环境好,把博物馆当成了避暑或取暖的绝佳圣地,这与博物馆展陈、宣传教育的目的相违背。

(二)博物馆展陈不足

1.博物馆展陈方式缺乏吸引力

博物馆的展陈多交给设计公司设计,他们的人员中历史考古类专业人才较少,缺少使用复原陈列、情景陈列、对比陈列等相关方法,这就导致博物馆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而缺乏文物本身的内涵表达,观众对展品看不明白,看不懂,仅仅只看到文物的表象绚美,不了解文物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并且也导致大多数的博物馆千篇一律,展陈方式趋同,缺少本馆特色,以至于看过一次后没有新鲜感就不想再看了。

2.缺乏认知共鸣

博物馆展出的大多数是古代帝王将相遗留下来的“好东西”或者古代的一些精美的物件,这些物品和百姓日常生活所接触的物件有较大的“鸿沟”,难以引起参观者的共鸣。

二、博物馆展陈宣教工作路径探索

(一)博物馆展陈路径探索

1. 展陈贴合实际生活

博物馆的展陈虽然要符合本博物馆的性质,但对于占大多数博物馆的历史类博物馆来说不一定常设展览只展出所谓的历史时期帝王将相遗留下来的“好东西”,同时也可以开辟一个展厅展出现当代的物品,这即符合“为未来而收藏现在”的博物馆收藏策略,同时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吸引观众进入博物馆。例如鄂尔多斯博物馆不仅收藏展出了鄂尔多斯高原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先民的遗存,还展出了近现代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用品,同时还展出了当代鄂尔多斯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婚丧嫁娶的物品。例如有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不同时代结婚“三大件”的变化,给人印象深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2.陈列说明牌的设计

现在几乎所有的博物馆的陈列说明牌还沿袭过去的设计,说明牌上的内容仅包括这件文物的名称、时代、出土地点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而对于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之相关的历史沿革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的信息都“三缄其口”这就导致不是历史专业或者与之相关专业的人们很难完全的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这与展览及人们逛博物馆的初衷背道而驰。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普及,可以在说明牌上加入二维码,使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得该文物的详细相关信息,参与对展品的弹幕评论和浏览陈展相关的信息。同时可以采用一些交互式的体验方式,例如制作VR 卡片,设置专门的动画场景让观众去感受。在交互体验中了解学习相关知识。

(二)博物馆宣教工作路径探索

1.博物馆展览要主动走出去

博物馆要经常的送展与民,可以多举办一些临时展览,或者流动展览进社区的形式让普通人认识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知识,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人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博物馆要多与学校合作,经常送教与课堂,增强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对古代文物的兴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一方面现在好多博物馆以洛阳博物馆为例,做的都非常好,但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2.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过去主要依靠的是博物馆的宣讲人员、博物馆志愿者,近些年出现了宣讲导览器,自主语音服务……新的宣教手段,但是在大多数博物馆里普通民众要想得到讲解服务,要么请博物馆的宣教人员,要么租赁博物馆的讲解设备,这两种服务都是有偿的,这就导致许多普通观众不愿租赁或请专业讲解员讲解,结果就是人们走马观花的欣赏,到最后一无所获。而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是免费的,博物馆应该加大志愿者服务的数量,尤其是招募一些在校的文博,考古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掌握着相关的专业知识,思维活跃,和时代接轨,讲解通俗易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加强对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培训。每个博物馆都有不同的展览室,可以让擅长不同朝代,不同方面的志愿者在不同的展览室,如果观众有需要可以直接向相关的志愿者询问,同时志愿者也可以通过参观过程中观众对展品的评论来判断该观众对展品的理解是否到位,是否准确,如果不准确,志愿者可以向其告知相关的信息。来保证观众对展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3.优化社教资源的配置:

博物馆应当组织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学者开展研讨会,组织专题知识讲座并且开设专业课程提高社教人员的素质,同时也应该使本馆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到社会教育中来,提高社教工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必须加强专业研究人员和展览设计人员的交流,提高展览设计的水平。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博物馆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教育功能,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