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刘成涛

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市上城区 310000

引言:

低碳是指社会生活、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类管控方式、技术方法减少能量消耗,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理念提出后,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重视,进而推动了各行业、领域技术更新与进步,绿色建筑是其代表之一。绿色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可减少碳排放量,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建筑类型,其具体实现则依赖各类与之匹配的施工技术。

一、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原则

建筑施工时会产生非常大的能源消耗,无法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所以在绿色建筑施工时,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要遵循节约能源使用的原则,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创造良好绿色施工环境的同时,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等具有明显差异性,所以在绿色施工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地质环境以及人文特点等诸多要素展开分析,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要避免过分的成本投入。施工前期,施工人员需要进入施工现场内部进行仔细调研,同时做好气候分析,以便对施工工序进行安排,保证施工工艺及施工措施有效推进,为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打好基础。

二、低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一)节能技术

在低碳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主要围绕建筑围护结构、设备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展开。(1)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采用新型复合保温墙体系统,该系统通过聚苯乙烯颗粒与水泥基材料复合,导热系数低至 0.035W/(m⋅K) ,较传统保温材料提升保温效果 30% 。真空隔热玻璃幕墙技术采用惰性气体填充双层中空玻璃,热传导系数达到 0.8W/(m2⋅K) ,直接降低建筑能耗指标。(2)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供暖、制冷、照明等系统协同控制,变频多联机组采用DC变频压缩机,额定能效比达到4.2,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达到6.8。LED智能照明系统配合光感控制器根据自然采光强度自动调节照明功率,节能指标达到 60% 以上。

(二)节水技术

绿色建筑节水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化、智能化的节水技术,构建完整的建筑节水体系。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多级过滤装置,包含初雨弃流、沉砂过滤、活性炭吸附三重净化工艺,收集效率达 85% ,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智能化灰水回用系统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COD去除率达 90% ,回用水质指标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建筑节水设备是节水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设备技术升级实现精准用水控制。节水器具技术采用感应式节水设备,感应延时时间可调节范围0.5 秒 ~3 秒,用水量精确控制在 0.8L/次。双模式冲水系统设计采用分体式水箱结构,大小便分别用水 3L和6L,较传统单一冲水模式节水 50% 。给排水管网智能监测系统采用超声波传感技术,漏损监测精度达到 0.01L/h ,实现管网渗漏实时预警。

(三)节材技术

建筑节材技术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型材料应用和施工工艺改进,构建完整的建筑节材体系。新型混凝土配合比技术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其中粉煤灰掺量达 25% 、矿渣微粉掺量达 30% ,28 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115%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采用两段拌合工艺,再生骨料预处理采用表面增强剂改性,再生骨料替代率达到 40% ,其力学性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通过BIM技术实现构件精确下料,材料利用率提升至 98% 。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采用预埋件与后浇带结合技术,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密实度达 95% ,接头抗拉承载力达到原钢筋强度的 100% 。轻质隔墙板采用发泡陶瓷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自重较传统砌块减轻 60% ,抗压强度达 4.0MPa 。建筑外围护系统采用新型复合保温板,由改性聚苯乙烯与纳米气凝胶复合而成,导热系数低至 0.028W/(m·K),板材厚度较传统保温材料减少 35% 。建筑幕墙系统采用轻量化铝合金型材,断桥铝型材壁厚控制在 1.4mm~2.0mm ,抗风压性能达到 4000Pa 。玻璃幕墙采用三银LOW-E中空玻璃,厚度由原来的 32mm 优化至 26mm ,传热系数降至 1.5W/(m·2K)。

三、推动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在低碳背景下实现对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推进,将该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作用和价值体现出来,就要对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如果缺少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那么工作人员在日常施工时就缺少可以参考的依据,盲目开展各项施工作业,很难达到预期的绿色、节能环保发展目标,甚至有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管理问题。因此,建设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编制和落实,并加强推广力度,促使各岗位工作人员可以对现有管理制度中提出的要求给予重视。与此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各部门、各岗位具体执行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发现不符合管理制度要求的情况或者是行为等要立即处理,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二)引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安全管理

1.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在具体施工阶段,对于比如说塔吊等危险性较高的施工环节,借助智慧工地系统,能够精准确定塔吊的位置。合理划分建筑场地并且模拟具体的作业过程和施工区域,配合BIM模型的实时仿真,保证了机械的正常运转。并且,对于夜间施工来讲,需要使用到塔机激光定位器,将其安装在塔机小车上并向下发射激光,能够有效保证夜视效果,避免夜间视线不佳而造成工程风险,实现精准的材料吊取,保证施工安全。

2.落实人员安全管理工作

首先,实现实名制管理。利用身份证、指纹、IC记忆卡等形式登记员工的个人信息和工作情况,配合相应的安全教育和技术考核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利用智能分析功能监控人脸,掌握工作人员安全装备的配备情况,及时监测工地周围的环境,降低隐患问题出现的可能。其次,实现设备的保护。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安全帽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安全帽的不足,虽然传统安全帽能够保护工作人员头部,但是智能安全帽同RFID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不仅能够防止外界冲击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实现了作业信息的实时采集和高效传递。尤其是出现危险影响时,智能安全帽通过自动触发报警系统并传递信息,能够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

结语:综上所述,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在低碳背景下做好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弊病,不仅提升了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占.低碳视角下绿色建筑施工废弃物二次有效利用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9(4):160-163.

[2] 朱正 凯. 环保 理念 下绿 色建 筑施 工废 弃物 低碳 处理 技术 研究 [J]. 陶瓷,2022(3):148-150.

[3]朱光彦.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房屋地热供暖节能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科学,2024,40(11):后插 12.

[4]黄丽敏,黄杰超,兰丽玲.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策略分析[J].陶瓷,2022(7):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