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可视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探究

作者

万莲乐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存在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将思维过程和结果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从思维可视化视角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思维力培养为重心,优化教学目标

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作为核心目标。思维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逻辑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各种观点和现象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将思维力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的层次。对于低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其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注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此外,教师应当将思维力培养目标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元素,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1]。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原理的内涵和应用;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以认知冲突为焦点,创设教学情境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差异,教师要善于挖掘思政课教学中的认知冲突素材,如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冲突、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等。通过呈现这些认知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认知冲突素材,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2]。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情境,通过呈现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也可以创设问题讨论情境,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解决认知冲突。当学生遇到认知冲突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认知冲突,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内在逻辑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呈现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3]。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法整理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某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可以以章节主题为中心,将各个知识点作为分支,通过线条和关键词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要理清案例中的事实、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策划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运用思政课的知识,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以多维双向为特征,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

传统的思政课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思维可视化视角下,要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发展、学习态度、参与度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可以从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价。同时,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情况,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互评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此外,教师要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思维发展情况。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成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思维可视化视角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以思维力培养为重心优化教学目标、以认知冲突为焦点创设教学情境、以内在逻辑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以及以多维双向为特征建立立体化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思维可视化技术支持下高校思政课思情共育型课堂构建探析[J].林区教学,2025,(02):6-10.

[2]张春梅.思维可视化支持下高校思政课思维发展型课堂构建研究[J].林区教学,2023,(02):14-18.

[3]崔磊.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思政智慧课堂思维可视化教学之探析[J].成都师范学院 学报,2022,38(05):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