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学创作在提高初中生自尊与同理心中的效能研究

作者

董来容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一、文学创作与自尊的关系

(一)文学创作对自尊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文艺作品的形式多样化,从传统的文学作品到网络文学、短视频等,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价值观展示。文艺作品通过故事和人物塑造,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1]。

青少年通过与文艺作品的互动,如参与粉丝应援活动,深度体验了作品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然而,部分文艺作品的质量不佳、价值观扭曲或缺乏深度,可能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有关部门强调了文艺创作应坚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弘扬优秀文化,以及更加贴近青少年的需求和生活实际。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可以促进青少年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自尊感,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证研究案例

近年来,某市级示范初中开展了一项以文学创作为核心的教学实验,目的在于探究文学创作对提升学生自尊和同理心的实际效果。实验选择了该校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一班实施文学创作教学,另一班保持常规教学方法。实验期为一个学期[2]。

文学创作班的教学活动包括自主选题写作、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作品分享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在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表达个人感受,鼓励他们在作品中展现自我。通过定期的作品展示和评议,学生得到了同伴和教师的反馈和认可,这对于他们自尊心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验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心理测试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实施文学创作教学的班级在自尊心方面的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班级。学生们在表达自我、理解他人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更多的自信,此外,学生们在文学创作中学会了从不同人物角度看待问题,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还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二、文学创作与同理心的培养

(一)文学创作对初中生同理心的影响

文学创作对初中生同理心的影响显著。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能够提高对他人的同理心。这种影响源自于读者将自己置入故事中的角色,从而锻炼了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代入,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他人的情绪状态。

文学作品的人物和情境通常比日常所见更为复杂和细腓,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历多种思维和情感上的互动,比如联想和情绪投入。这样的互动有助于短期内提高读者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然而,将小说阅读能力直接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可能有些牵强。小说主要使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时候可能导致困惑,并教导学生不要随意做出结论[3]。

(二)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体验

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鼓励他们思考角色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不仅能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个事件,还能增强对不同背景和经历人物的共情能力。当学生深入探讨一个角色所面临的困境时,他们学会了将自己置于他人的立场,理解并感受他人的情绪和挑战。

文学作品通常包含丰富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情节,这为学生提供了理解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写作等活动,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冲突,这对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非常有益。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体验,学生不仅能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种深入的角色体验有助于他们发展更强的同理心和更广阔的社会视野。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创意写作的教学方法

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初中生自尊和同理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的创意写作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供一个支持性和鼓励性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师可以设定多样化的写作主题,如自我探索、人际关系、历史事件、未来设想等,这些主题能够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创作。通过主题写作,学生不仅能够发展个人兴趣,还能够增强对自身和他人生活经历的理解。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写作活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互相提供反馈,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4]。

(二)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

在初中生的文学创作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策略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教师不仅是技巧的传授者,更是情感和创意的激发者。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这包括鼓励学生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经历。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写作主题,如“我的梦想”或“我遇到的一个挑战”,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撰写个人故事或感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强自我认同感。

教师应促进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同理心发展。这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分析实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角色的情感和动机。在阅读一部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角的决策背后的情感动力,让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观点,此外,教师应提供有效的反馈。在学生提交写作作业后,教师应给予具体、积极的反馈,不仅指出作品的亮点,也提出改进的建议。这种反馈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提升空间,从而增强自信心。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学创作在初中教育中的应用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将文学创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不仅作为提升学生学术技能的手段,更作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将文学创作与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以实现对学生更全面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 , 朱安宏 . 自尊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关系 :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J]. 江苏预防医学 ,2022(033-003).

[2] 赫英娟 . 初中生亲子关系 , 同伴关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J]. 中国医药科学 ,2022,12(6):5.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 2023 年度重点课题《文学创作活动在提高初中生自尊与同理心中的效能研究与评价》(课题编号:PJY2023192)研究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