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作者

彭然

昆山市花桥金城小学 江苏 昆山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传统教学常以教师讲解 + 学生练习的模式为主,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迷,且忽视了身体活动与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数学游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生动的活动中,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运算能力,又能通过肢体参与增强身体素质,通过合作竞争培养抗挫折能力、团队意识等心理品质,实现学数学、强体质、健心理的协同目标。因此,探索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对推动教学改革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游戏应用的现存问题

尽管数学游戏在教学中已有所尝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育人价值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游戏目标偏离体心协同核心

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时,过度聚焦知识目标,忽视体心发展目标。例如,在 2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教师设计口算抢答游戏,仅以正确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虽能强化学生计算能力,但未设计任何肢体活动环节,无法锻炼学生身体协调性;同时,游戏中缺乏对失利学生的心理引导,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违背体心协同发展的初衷。

(二)游戏过程管理薄弱,秩序混乱

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较弱,而部分教师在游戏实施中过度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对过程的监督与引导。例如,在小组计算接力游戏中,教师未明确接力规则、时间限制、纪律要求,导致学生在传递道具时争抢、喧哗,部分学生游离于游戏之外;甚至出现为追求速度忽略计算准确性为获胜违反规则等情况,不仅影响游戏教学效果,还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游戏脱离生活实际,缺乏情境支撑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部分教师设计的游戏忽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教师仅设计单位换算填空游戏,学生虽能记住 1 米 =100 厘米,但无法将其与测量教室长度、课桌高度等生活场景结合;游戏缺乏真实情境支撑,学生参与时缺乏代入感,既无法通过实际测量增加运动量,也难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体心协同发展效果大打折扣。

三、小学数学游戏的优化应用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需从目标、形式、管理、情境四个维度优化数学游戏设计,充分发挥其对学生体心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明确体心协同目标,锚定游戏设计方向

教师需深入解读新课标中核心素养要求,将知识掌握、身体锻炼、心理培养三维目标融入游戏设计。在设计前,需梳理教材内容与学生体心发展需求的结合点,确保每款游戏既包含数学知识训练,又有明确的体心发展目标。

例如,在 10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设计跳绳算题接力赛:将学生分为 4 组,每组排头学生需跳绳 20 次,再跑到黑板前计算一道两位数加减题强化计算能力,完成后跑回与下一位同学击掌接力培养团队意识。游戏前明确规则:跳绳不达标需补跳,计算错误需重新解答,每组需为同伴加油,既保障知识目标达成,又通过肢体运动增强体质,通过团队互动培养合作心理。

(二)强化过程管理,保障游戏有序开展

教师需建立规则前置、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的游戏管理机制,确保游戏在有序中实现育人目标。首先,游戏前明确规则,包括参与方式、评价标准、纪律要求,并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次,游戏中分组监督,可安排小组长协助管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最后,游戏后及时反馈,既要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与个人,也要鼓励未获胜的学生,引导其总结经验,避免产生挫败感。

例如,在青蛙过河(20 以内加减法)游戏中,教师提前明确规则:需答对方块内算式才能跳跃,记录自己的游戏轨迹,禁止追逐打闹;游戏中,教师观察学生答题与跳跃情况,对答题犹豫的学生给予提示,对违反规则的学生及时提醒;游戏结束后,表扬最快过河且全对的学生,同时鼓励答错的学生:再试一次,你一定能成功!,既保障游戏秩序,又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游戏情境

数学游戏需扎根生活,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同时增加身体活动机会。教师可从学生日常场景中挖掘素材,设计测量、调查、实践类游戏,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锻炼身体、培养能力。

在统计教学中,设计班级零食偏好调查游戏:将学生分为 5 组,每组需走动询问同学喜欢的零食,用画正字的方式记录数据;随后,用积木在教室搭建条形统计图锻炼动手能力与空间思维;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并分析哪种零食最受欢迎。游戏中,学生既通过走动调查增强人际互动与身体活动,又通过数据整理与分析理解统计知识,同时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心理,实现知识、身体、心理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数学游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手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知识掌握能力,更能为学生体心协同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当前教学中,需正视游戏应用存在的目标模糊、形式单一、管理薄弱、脱离生活等问题,通过明确体心协同目标、创新游戏形式、强化过程管理、结合生活情境等策略,充分发挥数学游戏的育人价值。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数学游戏与多学科融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适配性,让数学游戏真正成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助力,为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实践支撑。

参考文献

[1] 俞丹霞 . 妙用游戏 活跃课堂——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研究 [J].试题与研究 , 2024, (06): 54-56.

[2] 崔丽丹 . 巧用数学游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J]. 教育界 , 2024,(05): 89-91.

[3] 尹浩 .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3, (34): 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