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何静
武胜龙女湖中学
一、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 , 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中国,艺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旨在通过艺术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艺术的兴趣。因此 , 探索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德树人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 , 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 当前我国教育正逐步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并重的阶段。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 , 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例如 ,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言 :" 教育的真正目的 , 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有道德判断力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这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创作, 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审美能力, 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美术课堂,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的全面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立德树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体现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 注重学生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审美教育中的道德引导
美术作品是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 , 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 培养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例如 , 在欣赏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精神,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创作过程中的品德培养
艺术的创造不仅仅是一种传递情绪、思考的方式,它更多的体现了艺术家的才华,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创作任务, 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创作过程中 , 学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也培养了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课堂互动中的人文关怀
在初中,艺术课程旨在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了创建一种融洽、宽松的环境,老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位学生的不足,并且给予充分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交流来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沟通技巧,并且让他们更加善于聆听、理解、宽恕别人,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
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 :
(一)整合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努力发挥我们的德育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想与课程设计得更加完善。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习艺术的学习者不仅学习艺术的相关内容,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德行培养。 除了采取传统的授业方式,老师还应积极地运用学院内部及学院之间的资讯,比方说,积极招募著称的艺术家进入学院,与学习艺术创新的同学们进行直接的沟谈,并与学习艺术创新的同学们一起讨论艺术创新的经验与心得。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组织学习艺术创新的同学们,参观艺术馆、艺术展览,让学习艺术的同学们能够亲自体验并且丰富自己的艺术视野,从而完善学习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并且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采用多种情景模拟、实践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 , 教师能够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 , 项目式学习则鼓励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 ,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还能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 , 逐步加深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 进而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强化评价引导, 促进全面发展
评价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 初中美术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美术技能, 更要重视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为此, 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评价体系构建 , 从单纯评判作品优劣扩展到综合考量学生多维度表现。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评估方法,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人、团队、集体的评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公平、客观。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精细的评估系统,来衡量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水平。 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优劣 , 影响其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追求艺术美与心灵美,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探索实践中, 我们通过审美教育的道德引导, 在学生欣赏创作美术作品时渗透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 ; 注重创作中的品德培养 ,鼓励学生展现良好品德素养, 培养诚信、尊重他人、创新品质; 在课堂互动融入人文关怀 , 关注学生情感与个性 ,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 让学生受人文精神熏陶 , 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各环节。同时 , 为提升实效性 ,采取多项策略 : 整合课程资源 , 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 , 形成跨学科教学体系 , 丰富学习内容 ; 创新教学方法 , 运用多样手段与灵活模式 , 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 , 提升综合素养 ; 强化评价引导 ,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 结合过程与终结性评价 , 关注学业成绩、品德与人文素养提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出具备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及继承者的素质,从而达到当今教育的核心宗旨。
参考文献
[1] 刘学锋 .“生活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 [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DOI:10.3969/j.issn.1673-0410(x).2015.04.303 .
[2] 李慧民 . 试论民间美术教学的实施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16).DOI:10.3969/j.issn.1674-9286.2012.16.089
[3] 胡蝶飞 . 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探究 [J]. 文渊(中学版).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