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的思考
陈龙
延安大学医学院 陕西延安 71900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空间的内在联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重要性
内涵阐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重要性分析:是当代中国精神集中体现,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场域,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长治久安。
(二)网络空间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特点分析:开放性使信息传播无边界,任何人都能相对便捷地发布或获取内容;互动性促使用户实时参与和交流;虚拟性是构建虚拟社交和生活场景,以数据形式传递和存储,脱离了现实世界的物理约束;匿名性指的是用户可隐藏真实身份,这种特性既保护了隐私,也可能被滥用,比如出现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
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将通过 AI 赋能,5G-A 和 6G技术会推动网络发展,提升用户体验,支持泛在连接和绿色网络;沉浸式体验发展,网络社交向深度社交和垂直社交转变,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互联网治理将更加注重平衡防范风险与促进创新,在鼓励探索的同时整治不良行为,营造积极文化氛围。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必要性阐述:现如今网络空间信息繁杂,易出现错误思潮、虚假信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网络舆论提供正确指引,凝聚社会共识,抵制不良思潮和价值观侵蚀,净化网络环境,满足网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可行性分析:网络空间所传播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传统媒介,网络平台提供新的传播和接收平台,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网民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追求是内在动力,国家政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为融入提供条件。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的现状分析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是后来者,但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上后来居上,14亿人中已有近 11 亿人居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成为生活的第二空间,对人的存在方式具有根本性影响,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 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一)融入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传播融入价值观,主流媒体和政务新媒体发挥传播引领作用,网络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和用户管理。网络空间正能量不断增强,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提高,网络文化环境有所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网络文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存在低俗、恶搞等现象;传播渠道精准度和覆盖面不足;媒体主题的大众化,可能弱化教育的主导性;恶意蹭炒误导观众问题,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不做标注以假乱真问题,专业领域信息不实问题,网络平台管理存在漏洞,导致一些新的道德问题以及西方价值观渗透,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网络社交群体分化和信息茧房现象。
(三)原因分析
技术层面:算法推荐存在局限性,对用户需求和价值观把握不准确;网络安全技术有待提升,易受攻击和信息泄露。文化层面:在网络平台上,不同的价值观纷纷登台亮相、交流交锋交融,特别是西方“普世价值” 等以其炫目的形式和强大的推送能力而极具迷惑性和冲击力。多元文化冲击,部分网民对主流价值观认同度下降;网络文化创作缺乏深度和内涵。管理层面: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存在空白和交叉;网络平台自律意识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的路径探索
(一)弘扬主流价值,创作传播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当前,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彼此交融,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运用“新思想”,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融入网络空间
我们需要以新思想指导网络安全与技术创新,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突破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构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制度。并且以新思想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例如推动“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落地,促进数字普惠,反对网络霸权,倡导多边主义,抵制“数字铁幕”与技术脱钩。
(三)依法治网,强化网络平台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完善网络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并不是简单地结合,而是要找到符合本国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的融入路径。这一过程强调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各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地系统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是平台责任落实,“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进一步规范网络空间行为,强化网络平台责任。明确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平台内容的监管;二是用户行为规范,去制定网络平台用户行为准则,加强对用户文明上网教育,规范用户言论和行为;三是行业自律加强,推动网络行业建立自律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内部监督和管理。发挥网络行业组织引导督促作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鼓励支持各类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文明建设。
(四)规范行为提升网民素养,增强价值认同与践行能力
开展网络素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网民辨别信息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做正能量的发言人。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积极传播正能量,利用微信、抖音等积极转发党报、官媒正面报道以及权威信息,树立正面典型,宣传那些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网民事迹,引导广大网民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网络风尚,使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人们汲取知识、交流思想、传递温暖的美好家园。通过网络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对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敢于与不良言论做斗争,对于网络言论扰乱网络秩序、恶意诋毁英烈、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散播历史虚无主义等舆论乱象,党员绝不能绕道走,当“吃瓜群众”,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旗帜鲜明的与错误观点和灰色言论做斗争。
(五)文明互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每个人应该正确用网,每位公民应自觉抵制“网络黑话”乱象,坚守汉语言文字的基本使用规范,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增强辨识能力,不传播、不制造网络黑话,让网络用语回归简洁明了的本质。
结论: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或拓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空间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蒋婷婷 . 论网络空间精神交往的实践样态、价值困境与有效引导 [J]. 思想教育研究 ,2025,(5)
[2]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 郑玲玲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J] 新闻传播 ,2025,(02):20-22.
作者简介:陈龙,男,(2001.1——)榆林市榆阳区人,麻醉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