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工艺优化与风险控制

作者

张德华

承德博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067600

引言: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长隧道工程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对于缩短路线里程、改善线形、提高交通运营效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给长隧道掘进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现有的掘进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以及对围岩扰动大等问题,同时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众多,严重威胁着施工安全。

1. 山区公路长隧道工程概况

山区公路长隧道工程通常处于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环境中。从地理位置来看,其多位于山脉的峡谷、沟壑等地段,周边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给施工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地质条件方面,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多样,可能包含坚硬的花岗岩、石灰岩,也可能遇到软弱的泥岩、页岩等。同时,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还可能存在岩溶、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现象。这些复杂的地质条件增加了隧道掘进的难度,容易引发塌方、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

就工程规模而言,山区公路长隧道一般长度较长,有的甚至达到数千米。隧道的断面尺寸根据公路的设计标准和交通流量要求而定,通常分为不同的车道数量和净空高度。此外,隧道的坡度设计也需充分考虑山区地形和行车安全,可能会有较大的纵坡。

在掘进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例如,不良地质段的施工需要采取特殊的支护和加固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长距离通风困难,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证洞内空气质量;涌水突泥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地质预报,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同时,由于工程地处山区,施工场地狭窄,施工组织和管理难度较大,需要精心规划和协调各方资源,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工艺现状及问题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工艺主要有钻爆法和TBM 法(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法)等。钻爆法作为传统且应用广泛的施工工艺,通过钻孔、装药、爆破来破碎岩石,然后进行出渣、支护等作业。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强、设备简单等优点,能应对各种复杂地质条件。然而,钻爆法也存在明显不足,爆破作业对围岩扰动大,易破坏岩体的完整性,增加支护难度和成本;施工效率相对较低,循环作业时间长,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同时,爆破产生的粉尘和噪音对施工人员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危害。

TBM 法则具有掘进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对围岩扰动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长隧道施工。但TBM 法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在遇到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时,刀具磨损严重,掘进效率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卡机等问题;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高,前期投资大,对施工单位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而且TBM 法施工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严格,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3.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工艺优化

针对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面临的诸多难题,开展施工工艺优化至关重要。在钻爆法方面,首先对钻孔设备进行升级,采用高精度、高效率的钻孔机械,能精准定位钻孔位置,提高钻孔速度和质量,减少因钻孔偏差导致的爆破效果不佳问题。爆破参数优化是关键,根据岩石的硬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科学调整炸药种类、装药量和爆破延时,实现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有效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降低超欠挖现象,提高隧道轮廓的平整度。

对于TBM 法,刀具配置优化是重点。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和材质,合理布置刀具数量和间距,提高刀具的耐磨性和破岩效率。同时,优化TBM 的推进速度和支护方式,根据围岩的稳定性动态调整推进速度,确保施工安全。在支护方面,采用及时有效的支护措施,如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拱架支护等,增强围岩的稳定性。

辅助施工工艺优化也不容忽视。通风系统优化,采用大功率、高效率的通风设备,合理布置通风管道,确保洞内空气流通顺畅,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排水系统优化,设置多级排水泵站,提高排水能力,防止洞内积水。运输系统优化,采用先进的运输设备,如轨道式运输车等,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时间。通过这些综合优化措施,能显著提高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安全风险。

4.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风险控制

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面临诸多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风险识别是首要环节,采用专家调查法、现场勘查法、地质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全面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地质风险(断层、岩溶、涌水突泥等)、施工技术风险(爆破失控、TBM 卡机等)、管理风险(人员违规操作、安全制度不完善等)以及环境风险(恶劣天气、周边山体滑坡等)。风险评估紧随其后,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对各类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后续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对于高风险且难以避免的风险,如遇到重大不良地质段,可选择风险规避,调整施工方案或路线;对于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风险,采取风险减轻措施,如加强地质预报、优化施工工艺、加强设备维护等;通过购买工程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损失;对于一些发生概率低、影响较小的风险,可选择风险接受,但要做好应急准备。

结论

本文对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工艺优化与风险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施工工艺方面,针对钻爆法和TBM 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钻孔设备升级、爆破参数优化、刀具配置改进以及辅助施工工艺完善等一系列优化措施,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对围岩的扰动、增强了施工的安全性。在风险控制上,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科学的风险评估,制定了风险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的综合策略,并构建了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为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成果不仅为山区公路长隧道掘进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艺优化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还对推动山区公路建设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发义,罗斗雄,张恒. 山区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优化研究 [J].西部交通科技 , 2025, (01): 162-165.

[2] 陈慧君 . 山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C]// 广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联合会 . 第三届工程技术管理与数字化转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 陕西恒纳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2024: 171-173.

[3] 杨立, 夏增选, 娄文杰, 等. 山区深埋公路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稳定性 [J].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 , 2024, 6 (03): 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