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
岳素娟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锦和街道新城小学 456400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围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设计成有序的“知识块”,对小学生深度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及掌握。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引导下构建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教师应以小学生为中心,把握好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引导小学生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投入数学课堂学习及思考当中,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凸显小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深度融合,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流程优化
(一)凸显单元教学内容与实际学情的契合性
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入手,推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注重把握好小学数学新课改形势,并注重分析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凸显“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对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引导,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目标[1]。
(二)以目标导向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要注重把握好新课标的新要求,以目标为导向,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大单元课程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引导。在目标导向下,将大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做好结合,提升教学针对性,组织小学生深入地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及思考当中,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
(三)围绕“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优化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引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活动开展,应加强教学评之间的联动,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单元课程学习活动的效果、质量做好评价分析,及时地反馈出问题及不足,做好改进及优化,使小学生有效地投入到单元知识探索当中,提升学习实效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对策分
(一)凸显目标精准设计,有效关联单元整体教学
从教学评一致性视角入手,构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注重以目标为导向,实现教、学、评的有效结合,对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把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与“学”的关键点,使小学生在明确方向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及思考当中,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教学实效性[2]。
如在教学《表内除法》内容时,将《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进行有效结合,确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后联系两个单元内容,对“表内除法”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在教学活动开展时,围绕“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评价”三个方面内容,对小学生投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学习做好科学引导。在目标引领下,使小学生对除法知识加深理解,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及应用方法,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在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之后,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确保小学生对“表内除法”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学习,以提升“表内除法”教学实效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主动地探索思考,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教学活动开展时,融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应凸显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小学生主观
能动性[3]。
如在教学《克和千克》这一单元内容时,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打造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特点,以系统化引导的方式,组织小学生积极投入课题学习当中。在教学活动开展时,凸显“以学定教”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围绕“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与应用”,将课时内容与单元内容进行结合,采取整体引导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课时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克和千克”的对比学习中,深化知识理解。在单元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表现进行把握,凸显过程性评价理念的融入,对小学生参与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在教学评价时,注重采取激励性、鼓励性的评价方式,善于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帮助小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强化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数智化评价,推进单元教学高效开展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到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凸显“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理念的融入,对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做好科学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评价中,联系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形势的发展变化,通过打造数智化评价模式,凸显教学评价的持续性、长远性、反馈性特征,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单元学习活动进行针对性引导[4]。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评价时,把握《混合运算》单元教学目标,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评价:(1)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2)学生数学运算准确性情况;(3)学生在参与混合运算过程中的数学思维发展情况。在确定评价目标后,借助于数智化评价工具的应用,借助于智能题库与在线测试、学生学习数据分析、智能互动平台搭建,实现全面评价分析的目标。如在单元评价中,借助于数智化技术赋能,对学生参与混合运算学习过程的行为数据进行获取,并联系智能题库的测评分析情况,把握学生答题时间、答题轨迹、解题思路、错误情况等。在获取学生学习数据后,借助于智能化评估分析的方式,生成小学生单元学习报告,凸显全面性评价。在评价之后,建立起智能化评估反馈的方式,为小学生参与《混合运算》这一单元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辅助小学生后续学习,以夯实小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同时,借助于小学生学情分析报告,使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不足予以针对性把握,为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提供指引。通过加强数智化赋能,实现“教学评”三者之间的有效联动,助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活动得到高效、高质地开展。
结束语:综合上述分析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注重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与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工作进行结合,对小学生参与数学大单元课程学习活动进行全面引导,提升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融入下,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给予小学生充足的学习、交流、探索时间,并强化评价分析,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问题,引导小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数学大单元学习活动中,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欣.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25,(06):58-60.
[2]林慧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5,(14):31-33.
[3] 刘 飞 . 小 学 数 学 “ 教 — 学 — 评 ” 一 致 性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策 略 [J]. 读 写算,2025,(14):97-99.
[4] 吴建 红. 小学 数学“ 教— 学 — 评” 一致 性实践探 究[J]. 数学 学习与研究,2025,(1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