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赵文华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小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正从“压缩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传统作业模式存在机械重复、缺乏层次的问题,影响学生兴趣与发展。分层作业设计理念顺应因材施教的改革方向,有助于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背景、问题、实践与反思四方面,探讨分层作业在“双减”政策下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挑战。

一、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现实背景与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其作业设计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重复训练,而应服务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双减”政策实施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重布置、轻指导、低反馈”的作业设计倾向,不仅加重学生课后负担,也难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应有效果。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作业从统一化走向分层化,已成为提高作业效能的重要途径。

“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语文作业作为教学延伸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课后巩固任务,更直接体现课程理念的落地效果。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语文水平和个性特征进行差异化布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身的作业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当前语文作业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分层设计理念理解不深,仍采用传统分数分组方式粗暴区分学生,违背了“激发潜能、循序渐进”的教学初衷。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支持体系不健全,导致教师往往凭经验进行作业安排,缺乏系统的方法论指导。正因如此,从政策倡导到课堂实践之间仍存在较大鸿沟,推动教师基于学生实际优化作业设计成为当务之急。

二、分层作业设计理念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实践

分层作业设计强调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围绕同一教学目标设定多难度、多路径的作业任务,兼顾基础性与发展性,既保障学习底线,也拓展思维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他们的语文基础、认知特点、思维模式等,结合课程内容优化作业设计。通过将学生分为基础型、提升型和拓展型三类作业任务,有效避免“一刀切”与“照顾少数”的两难困境。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基础任务为文本理解题,提升任务为人物形象分析,拓展任务为写读后感或改写故事结局;又如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表达能力设置不同写作要求,基础层要求写清事情经过,提升层增加细节描写或情感表达,拓展层则鼓励学生尝试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教师通过“学习诊断—作业分类—动态调整”的流程实现分层布置,先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评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再结合教学重难点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并根据学生完成质量灵活调整分层策略。值得强调的是,分层不意味着标签化学生,而是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提供多样化选择,保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尊严感。

三、分层作业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问题反思

尽管分层作业理念具备理论优势与实践价值,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落地中仍存在不少障碍。一方面,教师专业素养不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判断缺乏数据支撑,导致作业分层随意性强,难以真正满足学生多样需求。部分教师将分层简化为作业量的加减而非质的区别,形成“轻重不均”“难易失衡”等现象,反而加剧部分学生的挫败感或倦怠感。

另一方面,家长和学生对分层作业认知不一也是重要阻力。一些家长对“拓展型”作业寄予过高期望,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求孩子“选最难的做”;而有的学生因担心完成难度较大任务影响成绩选择放弃作业,弱化了作业激励作用。此外,在实际操作层面,分层作业的批改与反馈工作量相较统一作业更大,部分教师因时间压力无法逐一指导,导致分层流于形式。

学校层面的评价体系也是制约分层作业推进的隐性因素。在当前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倾向于布置与考试内容紧密相关的“标准题”,以提高学生测试分数,而忽略了个性发展与素养提升导向的作业内容。

四、优化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路径建议

为推动分层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价值,需从制度引导、教师成长与家校协同等多个层面入手,构建可持续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建立分层作业设计的教学共同体,组织教师开展基于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与课程内容的集体备课,形成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资源库,既保障作业内容的质量,又降低教师个体设计负担。

应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学反思机制建设。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观摩、行动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学生差异识别能力与作业创设能力,并在日常教学中积累分层布置与调整的实践经验。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如作业管理平台和学习过程分析系统,对学生作业完成数据进行动态追踪与评估,从数据中寻找改进路径,逐步实现作业精准化与个性化。

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应主动向家长宣传分层作业理念,帮助其认识到作业差异不是学生能力高低的“标签”,而是促进成长的策略手段,引导家长合理参与孩子作业完成过程,避免“越难越好”的误区。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任务,给予其一定自由度,增强学习主动性与自我效能感。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应在政策制定中明确分层作业的指导价值,并在教学视导与评估体系中加入作业质量与适应性评价维度,避免以统一标准衡量学生发展,营造更加多元、包容的教育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提效更提质的改革目标。

结论

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是“双减”背景下实现教学精细化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科学识别学生差异、合理设计作业层次与内容、动态调整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实践中需面对师资、理念、执行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但通过制度支撑、教师成长与家校共育等多维协同,分层作业将逐步由政策倡导走向课堂常态,成为实现“双减”目标的重要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刘 晓 娟 . 作 业 嵌 套 赋 能 课 堂 过 程 评 价 的 实 践 方 式 [J]. 文 理 导 航 ( 下旬),2025,(04):88-90.

[2][1]肖睿.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5,(03):114-116.

[3][1] 燕 朋 会 . 适 应 “ 双 减 ” 要 求 的 小 学 语 文 分 层 作 业 设 计 [J]. 教 书 育人,2025,(04):63-65.

[4][1]陈礼慧,兰冰倩.小学语文分层作业的减负增效有效策略探究[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2025 年第一届文化信息与教育发展论坛论文精粹.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江苏省句容市弘景小学;,202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