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向攀
重庆市黔江区黄溪小学 409013
数学符号以简洁、精确、抽象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从基础的数字、运算符号到方程、函数中的字母表示,数学符号的运用无处不在。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符号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所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符号意识,让他们学会用符号的眼光观察世界、用符号的思维分析问题、用符号的语言表达想法,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
(一)助力数学抽象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数学符号作为抽象思维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例如,数字“5”可以代表 5 个苹果、5 支铅笔、5 个人等一切数量为5 的事物,运算符号“+”“-”“×”“÷”则分别概括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这四种基本运算的本质特征。通过对数学符号的学习和运用,学生能够逐渐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进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二)提高数学表达的准确性与简洁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要求表达必须准确无误。数学符号为数学表达提供了一种精确、简洁的方式。用文字描述数学问题往往冗长且容易产生歧义,而使用数学符号则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例如,描述“一个数加上 5 等于 10,求这个数”,用数学符号表示为
,一目了然,简洁明了。学生掌握了数学符号,就能够更加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想法和解题过程,避免因语言表达的模糊性而导致的理解偏差,提高数学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符号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符号的意义。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在讲台上摆放一些带有价格标签的文具模型,如铅笔每支2 元,笔记本每本5 元,橡皮每块 1 元等。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带了50 元钱,他想买 3 支铅笔、2 本笔记本和4 块橡皮,请问他买完这些东西后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们在思 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的 过程中,会自然地列 出算式,如
50-2×3-5×2-1×4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算式中的“+”“-”“×”“÷”等运算符号,让学生明白这些符号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符号抽象难懂,而是能直观地感受到它们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运算意义,有效提升对数学符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新旧知识对比,凸显符号优势
在教学新的数学符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数学符号的简洁性和优越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复习整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以 34+25 为例,学生们回顾整数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接着教师给出小数加法的例子,如
。让学生尝试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小数点对齐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末尾对齐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这两种算法,通过计算结果的验证,学生发现末尾对齐计算是错误的,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法中相同数位对齐的本质是一致的。此时教师强调,小数加减法中用小数点这个符号来快速确定数位对齐,相比整数加减法中通过末尾对齐来确定数位对齐,在小数数位不同时更加简洁明了。通过这样的新旧知识对比,学生清晰地看到小数加减法中符号运用的优势,不仅能加深对新符号的理解,还能强化对知识体系连贯性的认识,体会到数学符号是为了更高效地表达和解决数学问题而产生的。
(三)组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符号的应用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将数学符号的学习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符号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组织“投篮比赛”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 名学生。每个学生有 10 次投篮机会,记录下每个学生投进的个数。游戏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组的投篮水平更高呢?”引导学生思考。此时,学生们会发现单纯比较小组内某个同学投进的个数是不合理的,需要综合考虑小组整体情况。于是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学生尝试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列出算式,如计算某小组同学投篮个数的平均数: (8+6+4+7+5)÷5⋅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个数学符号来计算平均数,更重要的是深刻感受到平均数在衡量一组数据整体水平时的作用,理解了数学符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关键应用价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符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符号的学习与应用中。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数学符号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得力助手,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盼盼.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号意识的渗透[J].才智.2022,(32).
[2]冯桂群.言语与符号:培育数学思维的重要表征*[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3,(7).
[3]张婷婷.浅谈小学数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