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构建
陈国红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730084
引言:2022 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反思的能力,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托推断活动,强化思维全面性
通过设计多层次推断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核,基于有限信息构建合理假设。学生需从人物言行、环境描写、情节发展等多维度收集线索,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对隐含信息进行逻辑推断[1]。推断过程要求学生提供充分的文本依据,建立证据与结论间的逻辑链条,避免主观臆断。
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必修一中《A Christmas Carol》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斯克鲁奇在三个圣诞精灵的引导下发生的变化,启发学生推断圣诞精灵出现的深层原因。学生可以进一步分析斯克鲁奇的心理变化历程,如“看到过去的自己,他开始反思年轻时的理想和现在的处境”。课文中写道:“Scrooge felt sadder and sadder.‘Stop!Showme no more!’he cried.”学生通过捕捉这一细节,能推断出斯克鲁奇在重温往事中萌发悔悟的端倪。再如“亲戚欢乐的圣诞聚会和雇员家清贫的景象对比,让他幡然醒悟”,原文中Scrooge看到侄子家其乐融融地庆祝圣诞,与此鲜明对比的是:“The house was cold andBob and his family were sitting around a very small Christmas pudding.”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人物境遇,能洞察斯克鲁奇内心的变化轨迹。通过捕捉文本细节,从多角度理解性格转变的诱因,学生能加深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提升思维全面性。
二、依托论辩活动,提升思维深刻性
构建多元化论辩平台促进思维碰撞与深化,学生围绕文学作品核心议题展开观点交锋。论辩设计采用正反对立、多方博弈等形式,要求参与者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问题,运用严密逻辑支撑论点。辩论过程中学生需快速调整思维策略,既要维护自身观点又要理性分析对方论据,在思维转换中增强灵活性。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斯克鲁奇的改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设置一个辩题。赞成方可以引用斯克鲁奇醒悟后的慷慨行为,如“From that day on,Scrooge was changed.He gavemoney to the poor.He helped Bob Cratchit's family.”,论证他的善举对穷人产生的实际影响。反方则可以论证斯克鲁奇的改变只是个案,并引用原文中两个穷苦孩童的描写:“There were two poor children out in the cold.”,指出个人善举难以根除社会不公。学生在辩论中需要紧扣文本细节,深入挖掘小说在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意蕴。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横向比较狄更斯其他作品中的类似主题,如《雾都孤儿》中冷酷的救济院,“The boardsat in solemn council , discussing the most abstruse and difficult questions of morals andmanagement.”从更宽广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矛盾,加深思维的缜密性和深刻性。
三、依托反思活动,培养思维批判性
建立系统化反思机制引导学生审视学习过程与思维轨迹,通过元认知监控发现思维盲点和偏见。反思内容涵盖阅读理解过程、观点形成依据、思维方式选择等多个层面,学生需客观分析自身思维特点和局限性[2]。反思活动采用对话式、比较式、质疑式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跳出原有思维框架,以批判眼光重新审视文本和自我认知。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最初对斯克鲁奇的印象,提问“读前几章时你对斯克鲁奇这一人物有何看法?随着情节的推进,你对他的认识有何改变?”学生或许会引用原文“‘Christmas?’Scrooge replied.‘Bah!Humbug!’”,谈到最初对他吝啬冷酷的负面印象。而后随着三个圣诞精灵的出现,意识到他的转变,如最后他“wished everybody he sawMerry Christmas”,体现了立体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反思中,学生学会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实现认识的更新与深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讨论中的思维品质,如“面对质疑时,你能否用文本依据如‘What a wonderful pudding.Merry Christmas everyone!’来从容应对,用逻辑说服对方?”这些问题使学生意识到换位思考、审慎决断等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四、依托评价活动,深化思维独立性
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检验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水平,评价标准注重思维过程而非单一结果。评价活动包括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学生需运用评价标准客观分析思维表现。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识别优质思维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思维路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师让学生撰写读后感,综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评判。学生要概括小说的核心主题,选取恰当情节佐证自己的观点。如在分析斯克鲁奇的形象时,学生可引用“‘I am theGhost of Christmas Past. Of your past,’it told Scrooge.”,揭示圣诞精灵对斯克鲁奇转变的关 键 作 用 。 要 评 价 小 说 的 艺 术 特 色 , 可 引 用 “The ghost took Scrooge to scenes ofChristmases from the past.In one scene,Scrooge saw himself as a boy at school.”等细节刻画,来论证作者如何通过圣诞精灵的引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斯克鲁奇的心路历程。在撰写评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自觉,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严谨的逻辑论证观点,形成个性化的审美品位。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品评彼此的读后感,在碰撞交流中进一步打磨自己的见解,深化思维的独立性和成熟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使命。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推断、论辩、反思、评价等活动中发展批判性思维。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评价反馈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君.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指向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以The Last of the Mohicans的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4,(Z2):110-115.
[2]余潇.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三维思维的实践[J].教育视界,2022,(2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