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静脉输液患者舒适度提升策略在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潘宁 刘爱琴(通讯作者)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州 225300

一、引言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营养支持和急救等领域 。输液室作为医院重要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患者的静脉输液工作。然而,由于输液过程中存在穿刺疼痛、长时间等待、环境陌生等多种因素,患者往往会产生不适、焦虑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也可能引发医患矛盾 。因此,如何提升静脉输液患者的舒适度,成为输液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在输液室护理中应用舒适度提升策略,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探讨其对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 2024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在我院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 18 - 65 岁;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完成调查;首次在我院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精神疾病患者;沟通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中,男性 22 例,女性 18 例;年龄 20 - 63 岁,平均年龄(42.5±5.8)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 15 例,胃肠道疾病 12 例,心血管疾病 8 例,其他 5 例。实验组中,男性 21 例,女性 19 例;年龄 18 - 65 岁,平均年龄( 23.2±6.1 )岁;疾病类型:呼吸道感染 14 例,胃肠道疾病 13 例,心血管疾病 7 例,其他 6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输液室护理,包括核对患者信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规范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按时巡视观察输液情况、告知患者输液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度提升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环境优化:保持输液室温度在 22-24C ,湿度在 50%-60%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合理布置输液室环境,摆放绿色植物和花卉,张贴温馨提示标语,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营造舒适、温馨的输液环境。

心理护理:在患者进入输液室后,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地迎接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输液过程中,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疼痛管理:选择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穿刺前,向患者讲解穿刺的方法和技巧,取得患者的配合。采用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等方法进行穿刺部位的表面麻醉,减轻穿刺疼痛。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疼痛感受,适当调整输液速度,缓解疼痛不适。

个性化服务:为患者提供毛毯、靠垫等物品,满足患者的保暖和舒适需求。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予特殊照顾,协助其完成输液前的准备工作和输液过程中的各项需求。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饮用水、杂志、报纸等,丰富患者的输液时光。

(三)观察指标

舒适度评分:采用 Kolcaba 舒适状况量表(GCQ)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 4 个维度,共 28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 Likert 4 级评分法,总分为 28 - 112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舒适度越高。在患者输液结束后进行评分。

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方法使用一条长 10cm 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 10 个刻度,两端分别为 “0” 分端和 “10” 分端,“0” 分表示无痛,“10” 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在标尺上标记相应的位置,所得分数即为疼痛评分。在患者静脉穿刺后和输液过程中进行评分。

焦虑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 20 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 4 级评分法,将 20 个项目的得分相加,乘以 1.25 后取整数,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在患者进入输液室时和输液结束后进行评分。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健康宣教、沟通能力等方面,总分为 100 分, ≥90 分为非常满意,70 - 89 分为满意, <7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Σ=Σ (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 总例数 ×100% 。在患者输液结束后进行调查。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二)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在静脉穿刺后和输液过程中,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 2。

(三)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输液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3。

(四)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4。

四、结论

在输液室护理中应用舒适度提升策略,能够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疼痛和焦虑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舒适度提升策略,不断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瑶.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2,(8).

[2]阿衣古丽·阿巴斯,崔世红,郭璇.人性化主动沟通及延续性护理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2,44(2)

[3]陆晶晶,赖伟文.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14).

[4]王敏.门诊输液护理期间安全隐患及其护理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23).

[5]姚金秀,马丽莉,张亚娟,等.急诊输液室患者优质护理服务需求及满意度问卷的编 制与信效度检验[J].重庆医学.2020,(19).

[6]顾佳华.探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