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配置策略分析
卢琴
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有企业中,员工是各项生产、建设、经营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企业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员工的个人能力与潜质、员工与岗位的契合度决定着企业的运行质量与发展前景。鉴于此,国企需加强对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重视力度,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企业运行情况,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在实现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目标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1、人力资源配置概念与内涵
人力资源配置是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部门需要通过考核、选拔、培训等方式进行岗位配置和调整,将具有某种技能的员工,与需要这一技能的岗位进行匹配,在发挥员工个人价值的同时,提高岗位的工作水平,从而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也使员工在工作中收获满足感以及自我认同感,进而进一步地提高工作热情,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配置是人资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与企业的运行与发展紧密相关。因此,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时,需保证其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保持目标一致,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以此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意义
2.1 增强国企综合实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行业及领域均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亦是如此。在此情形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地立足和发展,成为国企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无疑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而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则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挖掘人才的内在潜能,使其得到与自身能力、技术相匹配的岗位,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提升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水平,最终在整体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2.2 挖掘员工内在潜能
从理论上而言,在员工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若每一名员工均可以创造出个人最大价值,将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企业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对员工与其岗位的匹配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再通过所获取的数据掌握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根据员工的需求、能力,对其进行岗位调动与调整[1]。当员工获得与自身优势、能力相匹配的岗位时,将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其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地挖掘,并获得晋升的机会,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3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国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是企业的核心发展目标,也是国有企业的责任与使命。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使员工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这样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而这是创造利润的有效方式。不仅如此,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另外,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并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策略
3.1 优化人资配置机制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来提升员工个人价值,以此缓解劳动力紧缺的压力,并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帮助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并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若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企业需打破层级分明、指令驱动的管理模式,对其做出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建立扁平化、灵活化的组织架构。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付出可以得到认可和肯定,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加入企业当中。优化岗位设置同样是优化人资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应当对自身的业务特征做出深入的分析,并清晰自身的发展战略,再以此为目标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各个岗位的智能范围,使其做到权责清晰,随后再根据岗位需求配置人才[2]。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人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企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等先端技术手段的价值,利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判断人才与岗位的 匹配度,这样可以达到最佳的配置效果。
3.2 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首先,企业需要充分地挖掘人才的内在潜能,使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这是当前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提升企业人资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部门需要分析各个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再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并根据企业、员工双方的实际需求对岗位进行灵活的调整,以保证两者之间的匹配度。其次,企业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将企业员工的各项信息录入到平台当中,其中包含专业技能、工作经验等等,以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际的工作中,各部门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中了解员工的资料,并以此为根据进行岗位调整。最后,企业需建立激励机制,并实施 差异化的薪酬分配,以“多劳多得”为原则,对各岗位的薪酬进行调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树立更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追求。
3.3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是提高员工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且深远的意义。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部门应当对技能培训的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为员工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在提高员工专业技术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其优势与闪光点被发现和挖掘,并发挥到岗位当中[4]。同时,需保证培训内容的先进性,需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培训、思政教育等内容做出改革与创新,以保证员工满足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部门需将现代技术应用于培训工作当中,提高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另外,企业还需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意义上地发挥培训的价值,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决定着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竞争能力。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还可以稳定企业的人才结构,为国企的稳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新的时代中,国有企业正面临外部市场环境、内部体制变革的重重考验,在此情形下,企业需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抓手,调整企业的人才结构、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使所有人才的价值均可得到充分的发挥,助力我国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璐."互联网+"时代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优化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3):79-81.
[2] 黄春宁.物流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和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21(27):165-165.
[3] 李佩东.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优化策略与创新路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2, 6(20):365-366.
[4] 郁抒寅.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实践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2(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