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电网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

作者

唐及昊

青海油田供水供电公司 青海 817000

前言:

智能电网通过融合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发、输、配、用各环节的智能感知、分析与优化调度,有效提升了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电力电子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在电压转换、频率调整、无功补偿、储能调节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场景下,电力电子装置可通过柔性控制实现电网动态平衡与稳定运行,成为支撑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协调发展的关键手段。

1.HVDC 技术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任务中。随着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的持续发展,HVDC 已逐步实现工程化、智能化突破,特别是在跨区域联网和新能源外送中展现出显著优势[1]。该技术通过两根导线即可完成大规模电能的长距离输送,相较传统交流输电,大大减少了线路损耗和走廊占用,有效降低线路建设与运行成本。将 HVDC 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中,不仅可以实现交流与直流之间的高效换流,还可提升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利用效率。同时,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线路敷设灵活等特点,特别适合海底电缆、地下线路及地形复杂区域的输电工程。HVDC 在提升输电功率、压缩占地资源、降低系统损耗方面表现出强大能力,对于我国构建高效、安全、低碳的智能电网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柔性直流技术的应用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智能电网中重要的直流输电形式之一,相比传统 HVDC 系统,其具备调控灵活、响应速度快、系统兼容性强等突出优势。该技术通过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构成的 VSC 系统,实现对有源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调控,特别适用于分布式能源接入、城市电网增容改造和弱电网区域的能源供给。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柔性直流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短路电流水平,还能提升电压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由于其使用可关断器件与高频调制控制,系统对复杂运行环境具有更强适应性。特别是在孤网运行场景如海岛、边远山区,该技术可通过柔性换流实现多能互补、孤立运行,提高供电连续性和安全性。

3.SVC 技术的应用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技术作为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ACTS)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现代交流电网中以调节系统无功功率、稳定电压水平和增强电力系统动态响应能力[2]。在智能电网建设中,SVC 技术通过快速响应调节电网无功潮流,可有效解决电压波动、不平衡负荷和功率因数低等问题,提升电能质量与输电效率。SVC 系统通常由电抗器、电容器与可控硅开关构成,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反应,适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大型工业用户及新能源接入点等关键位置。其在提升电网安全裕度、缓解供需冲击、降低设备发热和线路损耗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随着智能电网日益发展,SVC 技术正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助力构建柔性调控、高可靠性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支撑我国多层级电网互联互通和绿色能源高效输送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4.TCSC 技术的应用

可控串联电容器(TCSC)技术是在传统固定串补技术基础上的重要发展,具备动态调控线路阻抗、抑制低频振荡、优化潮流分布等多重功能。在智能电网中,TCSC 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中,提升电网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性。TCSC 可通过实时调节串补电容的值,改变线路的等效阻抗,实现对线路潮流的有序引导,从而缓解关键通道过载问题,提升输电能力并减少系统运行风险。在实际应用中,TCSC 装置通常配置有可控硅、阻尼器、电抗器等元件,通过控制晶闸管导通角实现串补容量的快速调整。特别是在抑制功率震荡、消除次同步谐振以及提升系统阻尼方面,TCSC 展现出显著成效。目前,国内多个 500kV 可控串补工程已投入运行,在支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改善电网动态性能方面效果显著,是智能电网实现高效、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

5.能量转换技术的应用

能量转换技术是智能电网实现高效能源管理和多能融合的重要支撑技术。通过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可在风能、光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与电网之间实现高效、稳定的能量转换,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系统成本[3]。在新能源并网过程中,由于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传统电网容易受到其影响而出现频率波动、电压失衡等问题。能量转换技术可实时调节功率输出,优化并网行为,确保电网稳定运行。在抽水蓄能系统或风光储联合系统中,该技术通过能量调节器和逆变控制器实现储能设备的有序充放电,提高整个系统的调度灵活性与转换效率。此外,在群聚发电系统中,合理控制并网功率和节点功率流向,可避免能源浪费及系统负荷不均等问题,进而助力电力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智能电网从概念走向工程化、实用化,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调控精度和运行效率,还使得多种能源形态之间实现高效互联与协同。在面对新能源接入、电网结构复杂化及用户侧互动需求增强的多重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凭借其柔性控制和快速响应能力,成为智能电网构建的关键支柱。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电力电子技术将发挥更大潜力,为实现智慧化的能源系统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牟伟擎,范杰清,刘国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与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5,15(13):20-23.

[2]殷红.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4,53(09):78-79.

[3] 孙秋野, 钱本华, 胡杰. 从智能电网到新型电力系统[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24,46(05):57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