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探讨
李泽宇
陕西省榆林市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 719199
引言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发电行业作为能源供应的核心环节,其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通过集成各种信息技术,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远程监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能源的高效调配等功能,大大提高了能源发电的效率和质量。然而,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其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发电设备故障、生产中断,甚至影响整个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因此,深入研究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能源发电行业高度依赖信息化系统来实现发电设备的智能监控、生产流程的精准调控以及能源的高效分配。一旦该系统遭受安全威胁,后果不堪设想。从生产运营角度看,安全防护不到位可能引发设备故障,导致发电中断,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在数据安全方面,系统存储着大量敏感信息,如发电参数、用户用电数据等,若遭泄露或篡改,不仅会损害企业利益,还可能侵犯用户隐私,甚至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布局。此外,能源发电行业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其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不足
2.1 技术防护存在滞后性与局限性
当前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在应对快速演变的网络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新型攻击手段的出现。例如,黑客不断研发新的恶意软件和攻击策略,像零日漏洞攻击,能在软件开发者发现漏洞前就加以利用,而企业现有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往往无法及时识别和防范此类攻击。另一方面,技术防护措施存在局限性。传统的加密技术虽能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但对于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破解风险,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
2.2 安全管理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动态性
许多能源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动态性。在系统性方面,安全策略制定缺乏整体规划,各部门之间的安全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交叉和空白区域。例如,在数据安全管理上,生产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可能对数据访问权限和备份策略存在不同理解,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在动态性方面,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及时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环境的变化。随着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升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新的安全风险不断涌现,但企业未能及时调整安全策略和管理措施。
2.3 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人员是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的关键因素,但目前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例如,在日常工作中随意使用公共网络访问企业系统、点击不明来源的邮件链接等,这些行为都可能为黑客提供入侵系统的机会。同时,员工的安全技能水平也有待提高。面对复杂的安全事件,如大规模的网络攻击或数据泄露,很多员工缺乏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企业虽然会组织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和方式往往不够实用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3 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策略
3.1 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面临着来自外部网络的多样化威胁,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至关重要。在边界防护层面,部署高性能防火墙,依据预设规则严格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阻止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流量。同时,结合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中的异常行为,如异常的端口扫描、暴力破解等,并自动采取阻断措施。在网络内部,划分不同的安全区域,如生产控制区、管理信息区等,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和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区域间的安全隔离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和设备能够访问特定区域。
3.2 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数据是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核心资产,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关键。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加密技术对采集设备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存储方面,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冗余备份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地理位置的存储设备上,防止因单点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只有授权用户才能通过解密密钥访问数据。
3.3 完善系统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机制
完善的系统安全运维与应急响应机制是保障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在安全运维方面,建立日常巡检制度,定期对系统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环境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系统日志的管理和分析,通过日志分析工具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威胁。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及时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在应急响应方面,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实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3.4 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
人员是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的主体,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风险意识、安全操作规范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个性化的安全技能培训。例如,对系统管理员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加固等方面的培训;对普通员工进行密码设置、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培训。
结语
综上所述,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多个层面采取综合措施。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安全加固等技术手段,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供应链安全管理等管理措施,以及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建立安全激励机制等人员措施,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发电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保障能源发电的稳定运行。在实施安全防护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监督保障,确保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生产安全网格化管理创新研究与应用[J]. 张学.现代职业安全,2022(03)
[2] 发电企业应急准备常见问题及对策[J]. 曹凯;汪洵.电力安全技术,2022(01)
作者简介:李泽宇 (1997-),男,汉族,陕西咸阳人,本科学历,现任职信息化工程师,专业研究方向: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