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厂电压暂降治理研究

作者

谭立刚 刘远锋

铜仁卷烟厂

引言

随着工业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对电能质量和供电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压暂降作为电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短但破坏性大,可能引发生产线停机、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工厂电压暂降的特性及有效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压暂降概述

定义:电压暂降是指电力系统中电压幅值突然降低至标称电压 10%-90% ,并在持续时间在 10 毫秒至 1 分钟之间内恢复正常的现象。

成因分析:主要包括大型电机启动、雷击、线路短路故障等因素。其核心机理在于电力系统阻抗与大电流的共同作用导致公共连接点电压骤降。例如,短路故障可能使馈线电压瞬间跌落,而电动机启动时的冲击电流可达额定值的10 倍,进一步加剧暂降风险。

特征参数:幅值——暂降电压与额定电压的比值,直接影响设备耐受能力;

持续时间——由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决定,通常为毫秒级至秒级;

相位跳变——暂降发生时的瞬时相位突变,可能导致设备误动作。

影响评估:电压暂降可导致控制系统停止运行、生产线中断、精密设备停机(如机器人、变频器)、原料报废等,还可导致服务器宕机引发数据丢失,影响数字服务连续性。据统计,单次严重暂降事件可能造成企业数十万至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例如,半导体制造厂因电压暂降导致晶圆报废的案例屡见不鲜。

2 工厂电压暂降特点分析

短时性:大多数电压暂降事件持续时间在几十毫秒至几秒钟,但足以导致敏感设备异常工作或停机。

不确定性:由于电网复杂性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电压暂降的发生时间和幅度难以准确预测。

3 治理策略研究

针对工厂电压暂降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治理方案:

3.1 优化电网结构——构建稳固的供电双回路供电:提升冗余与灵活性

在高精度、自动化生产线环境中,引入双回路供电系统能够显著增强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这一设计的核心在于为关键负载提供两套独立的电源路径,即使其中一条线路因为维护、升级或是突发状况而中断服务,另一条线路也能无缝接管,保证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而不受任何影响。双回路供电不仅提升了系统的冗余度,还能在单一路线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情况下,迅速切换至备用路线,极大地增强了工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传统的Y,y接线方式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尤其是不平衡负载的存在下,容易引发较高的零序电流,这对电网的安全性和效率构成了潜在威胁。相比之下,采用D,yn11 接线方式的变压器则能够有效地抑制零序电流的产生,这是因为其独特的接线结构使得零序电流无法形成闭合环路。对于工厂而言,这一改进不仅有助于减轻电网压力,降低能耗,还能减少设备受到电磁干扰的风险,从而提升生产流程的整体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关键节点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平衡功率,减少电压波动

在工厂生产线上,各种电气设备的频繁启动和关闭会导致电网中的功率因数大幅波动,继而引起电压波动,影响设备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合理地在关键负载点增设无功补偿装置成为了优选策略。这些装置能够动态调节无功功率,即那些不参与做功但在交流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能量交换,帮助维持电网的功率因数接近理想值,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更重要的是,通过优化无功功率的分布,可以大幅度减小电压暂降的发生概率,确保生产线上各类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避免因电压不稳定带来的生产中断和品质下降。

3.2 应用动态电压调节器(DVR)——瞬息万变中的守护者

DVR:毫秒级响应,精准调控

面对现代工业生产中越来越严格的电能质量需求,动态电压调节器(DVR)作为一种前沿的电能质量改善技术,展现出了非凡的应用价值。不同于传统的稳压措施,DVR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尺度内感知到电压水平的变化,即时介入,通过快速注入或吸收能量的方式,精确地调整负载端的电压水平,确保其稳定在预定范围内。这一能力尤其在电压暂降等瞬间电能质量问题面前显得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防止敏感设备的意外停机或损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

适用场景:关键设备的专属卫士

DVR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保护对电压极为敏感的关键设备的理想选择。在工业生产领域,诸如高速流水线、精密控制仪表等设备往往对电压波动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DVR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这些设备所处的电压环境,还能在检测到电压异常信号的瞬间做出反应,自动调整输出,为这些设备营造一个稳定可靠的运行条件。这种主动式的防护策略,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因电压暂降导致的生产停滞和产品质量风险。

3.3 实施UPS不间断电源——持久续航的生命线

UPS:应急时刻的能源堡垒

在工厂的日常运营中,UPS不间断电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在应对电压暂降这类短暂但可能带来重大损失的电力中断时。通过配备高效的电池组,UPS能够在电网出现异常的瞬间立即切换至自供模式,无需延迟即可提供纯净稳定的电力供应,确保关键设备和系统不受影响,避免数据丢失、生产中断或设备损坏等不利后果。这一即时反应能力对于维护生产线的连续运作和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是抵御电压暂降影响的第一道防线。

合理规划UPS容量:兼顾效能与经济

为了充分发挥UPS的作用,选择合适容量的设备变得尤为关键。在工厂的具体应用场景中,考虑到设备的启动电流远高于其额定运行电流,以及可能出现的多台设备同时启动的情况,UPS的选型需充分估计最大负荷需求,留有足够的裕量空间,以确保在最恶劣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供电。此外,还需定期评估UPS的实际负载情况,适时调整其配置,避免长期处于轻载或超载状态,既浪费资源又降低使用寿命。通过科学合理的容量规划,既能满足生产高峰期的用电需求,又能控制投资和运行成本,达到经济效益与安全保障的最佳平衡。

3.4 加强监测与预警——预见未来的洞察力实时在线监测:全天候的守护神

在追求卓越电能质量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实时在线监测体系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部署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远程监控平台,能够实现对电网参数的全方位、高频率采集,包括电压、电流、频率、谐波含量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能够及时捕捉到电压暂降等电能质量问题的早期迹象,为后续的干预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二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揭示出电网运行的内在规律和潜在隐患,为优化供电系统布局、调整运行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启智能调度新时代

随着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工厂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深化电能质量管理。通过集成海量的历史运行记录、天气预报信息、设备工况数据等多种来源的信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不仅能实现对电压暂降发生概率的精准预测,还能根据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智能推荐最优的调度计划和应急预案。例如,在预测到即将到来的电压暂降事件时,系统可以预先激活DVR或调用储能单元释放能量,平滑电网波动;而在设备检修或升级期间,则可通过灵活调度非关键负载,确保重要生产线的供电不受影响。这种前瞻性的智能管理理念,不仅极大提升了工厂应对电能质量挑战的能力,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道路。结语

电压暂降是工厂面临的重要电能质量问题,通过综合运用优化电网结构、安装DVR、配置UPS以及建立智能监测系统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其负面影响,保障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更经济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对电压暂降机制的理论研究,为工厂提供更加全面的电能质量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 考虑电压暂降多维可观测性的监测装置序贯优化配置方法[J]. 代佰华;朱洪防;刘海泳;穆明亮;汪颖.供用电,2024(02)

[2]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的双馈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J]. 邓俊;张阳;李怡然;夏楠;戚正浩;高桐.太阳能学报,2024(01)

[3] 基于支路变化影响域的大型电网电压暂降评估[J]. 张逸;章书旗;李传栋.电网技术,2023(10)

[4] 基于多Agent系统的大型电网电压暂降评估[J]. 黄佳铭;张逸;陈晶腾;高漩;贾荣;吴逸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