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心理健康素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

作者

方伟岩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七中学

前言:教育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正确的教育可以促进人的积极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落实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办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从教师层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责任

(一)落实现代化教育思想

思想决定行为,大多数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者,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都要面向时代的发展,跟随国家步伐,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将现代化教育思想进行有效落实,转变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为此,教师也需要树立起现代化教育思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方式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缓解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让学生可以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兴趣启发,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释放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1] 。

(二)明晰主次力角色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做好教师角色定位,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作为主力角色,其他教师作为次主力角色。所有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者,互相帮助,一起为学生解决烦恼,排除心理方面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扮演好服务者和协作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关怀,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疏通心理烦恼,缓解不良情绪,促使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其他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辅助工作,帮助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从而全方位协助学生健康成长[2]。

二、基于心理健康素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行为过程,师生不但在知识层面上进行信息交换,同时也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沟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感,有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快乐地学习。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关注学生发展,倾听学生诉求,把握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在学生出现焦虑、彷徨、不知所措的问题时及时提供帮助,营造民主平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团结友爱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产生的压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教育整体效果。其次,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教育过程。教师要用正面积极的情感来影响学生,采用正面教育方式激励学生,使其可以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自信,帮助学生缓解紧张、不安等情绪,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师生关系以师为尊,学生需要执行教师命令,按部就班地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因为害怕自己犯错被教师责罚而出现心里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得不到纾解的情况下容易发展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使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坦诚交流,增强学生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出引导,自身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对师生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引导学生逐渐参与到师生关系的全新建构过程中,开展平等沟通和交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舒缓情绪,学会做自身情绪的主人,而不是任由情绪肆虐。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自身也要保持情绪稳定,冷静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可以意识到问题所在,实现真正自省,而非恐惧,从而实现健康成长[3]。

(三)塑造健康心理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只有教师本身积极向上,情绪稳定,才可以用自身的乐观去感染学生,进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除了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外,也需要从自身做起,不断了解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成熟水平,保持稳定情绪和心态。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同理心和敬业精神,可以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学生处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突破困境,实现健康成长。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落实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要求,从教师层面入手,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价值的有效发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塑造健康心理人格,对于提升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实现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梦倩, 张洪涛, 肖辉.评估学校心理健康素养干预对改善学生求助的有效性[A]广州市第十四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稿集[C]. 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广州市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2024: 7.

[2] 赵强 . 核心 素养 培育 视域 下中 职学 校心 理健 康教 育路 径研 究[J]. 教师,2022,(33):18-20.

[3] 颜亚东,郝红娟.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