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拉孟的“唐卡"艺术创作口述与传承发展探究

作者

索朗桑格

四川民族学院,康定,色达县年龙乡热萨马村,成都

引言:研究唐卡的传承,拉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对象。拉孟作为噶玛噶孜画派的国家级传承人,创作时间高达四是年,其创作的唐卡作品超过六千幅,大量的创作不仅让其本身的创作内容包罗万象,同时技艺也臻至巅峰,最能够代表唐卡艺术。所以想要实现唐卡这类非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借助拉孟进的艺术创作和发展历程,对于技艺的传承而言相当于一个缩影,可以直观了解到唐卡艺术创作者的经历,从而找出其中的不足,着手进行改善,这样才可以实现唐卡艺术的长远发展,实现有效的传承。

一、拉孟唐卡艺术分析

(一)拉孟的艺术成长之路

拉孟生于 1970 年四川省色达县年龙乡热萨马村。七岁时就跟随父亲学画,学画作的结构、色彩的应用、如何画好唐卡,并且钻进其中细细揣摩,在十五岁时已经可以独自制作唐卡和面具,二十岁就已经是唐卡界小有名气的人了。2003 年拉孟从老家来到成都,在此期间创作了《格萨尔千幅唐卡》《年画神千幅唐卡》等数幅大作品。2007 年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成都至今已经创作出近 400 多幅唐卡作品,完成了藏文《大藏经》的50 多幅彩绘佛像图,还完成了画了四百零一幅山水画插图,做出了非常多精品唐卡作品。2016 年12 月在成都拉孟的作品邀请展和艺术风格论坛。拉孟的作品深受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的喜爱,拉孟非常熟悉噶玛嘎孜画派传统技艺并且还在继承的同时对许多大型唐卡做了创新。

(二)拉孟唐卡的艺术特色

拉孟的唐卡艺术是一座艺术宝藏之门,在保留浓厚的传统气息的同时,吸取了其他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的长处,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与特色。它在众多的唐卡画派之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拉孟在题材的选择上敢于突破传统噶玛嘎孜画派题材窄、范畴小的局限性,大胆创新地扩大题材的内容和范围。传统噶玛嘎孜画派表现宗教人物形象和历史人物故事,无不体现出噶玛嘎孜画派深厚的宗教与历史文化内涵,但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存在一定的距离感。而拉孟另辟蹊径将自己融入到更宽阔的当代现实生活中,也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到时代的发展进程之中,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把时代表达方式加入到自己的唐卡创作之中,在建党百年之际,他针对《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书法》进行了创作,利用长卷轴将“爱国”“平等”“公正”“法治”等字句用汉藏双语形式书写并绘制进唐卡之中,巧妙地将唐卡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唐卡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文化功能。除了画作风格独具特色,拉孟还在绘画技法上博采众长,把多种流派的技法加以消化融汇,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绘画语言。噶玛嘎孜画派比较有名的特征就是施色浓重、对比强烈、华丽宏伟,在此方面拉孟很好地承继了这些优点,并且运用了大量的鲜亮的色彩创造出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拉孟精通该画派独有的颜料配制与使用技法,能运用白、红、黄、蓝、绿五种基本色调配出158 小支不同色系颜色,色系层次感较强、极具变化。拉孟也融合了汉地工笔画细致精致的特点和西画的透视、光影,使拉孟的唐卡立体感强、空间感大,人物的脸、手等处在不同层次当中,具有较强的写实性。而这种性格强烈突出的艺术形式也使得拉孟唐卡更加具有了民族特色。另外,拉孟尝试新式唐卡创作手法,使得拉孟的唐卡更具有现代气息,拓宽了唐卡的内容;融汇唐卡画法,使得拉孟的作品,在保留原有画法的同时又衍生出一些新的表现方式。这些,都是对噶玛嘎孜唐卡艺术的一种发展,不仅是作品本身富有艺术魅力的表现,更推动了唐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二、拉孟唐卡的艺术创作口述

(一)创作灵感的来源

拉孟“学艺先做人,画画先正身”的艺术信念,永远伴随着他。这使他在不同的艺术过程中对不同层面都有深刻认识。唐卡绘画,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用艺术来作为表达的载体,同时他更是通过作品达到净化自己的心灵,进而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与情操;因此,无论是做人的角度,还是画画本身,如果不能做人正确,就无法做到全身心地去对待画画本身,更无法创造出优秀并且生动有生命力的作品。

此外,拉孟的灵感来自各方面的艺术实践。拉孟小的时候就在牧区长大,所以拉孟对草原的各种景象都有着很深的情感。比如草原的天,草原的云,草原的风等等。这些大自然带给他的优美感受,也是他经常表现的东西。拉孟画风十分自然奔放。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神秘的一个民族,有很多很动人的藏族历史故事、传说等等。拉孟非常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历史文化,对于这部分有大量的了解。将很多藏族历史文化当中的有关的故事、有关的传说通过唐卡来体现。时代精神也让拉孟得到了更多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灵感等。时代的变化已经影响到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所以他很积极的把这种时代气息的东西体现在自己的作品当中。

(二)创作过程与技法传承

唐卡是考验创作者是否心怀敬畏之心并满怀虔诚的态度。每一幅唐卡都凝聚着画师的匠心智慧,蕴含着浓厚深邃的文化底蕴,唐卡是拼时间、精用料、耗工时的过程。每一步工序均体现不同的艺术审美。其起稿描线、勾边染彩、装裱四子的工艺技法都彰显出各有特点的技规法度,因此唐卡是集中国画色画系统之大成,融印度博孜哈拉克传统工笔重彩技法之宝典、昌珠寺藏西丹娜技术要津之大美于一体的绘画技艺杰作。拉孟在掌握以白、红、黄、蓝、绿为母色配制出9 大支、32 小支共158 种色相技巧上更加游刃有余,并将色相调配的跨度提至最大,使绘制之像具有厚实的整体感,再加之善于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及互补关系,精心搭配色彩,形成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对于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既不违背传统的技法,也不违背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将自己的理解带入其中,在坚持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元素中使得唐卡焕发出全新的一面;并且使用传统颜料和独特的配色方法。

三、拉孟唐卡传承中主要存在的挑战

(一)题材挑战

传统题材与当下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感,传统唐卡题材多为宗教人物、历史故事,例如宗教唐卡中描画的藏传佛教各种神灵、师祖大德、宗教故事、佛教建筑等;史实唐卡记载了大量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活动;还有一些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唐卡。它们蕴含深厚的历史、宗教文化内涵,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难让平常人感同身受,无法将唐卡展现在世人面前,传统唐卡对视觉效果呈现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需要也在发生改变,人们对作品的追求更加具有多元性,不满足于对唐卡这种传统题材向大众推送生活的需要,所以也会影响了受众人群的数量以及唐卡的传播范围。所以在当下一些现代艺术展览中,很多唐卡被画作题材的原因没有办法抓住年轻人的关注点,人们往往喜欢一些带有现代化的时代气息的作品。

(二)传承人稀少

传承人匮乏也是目前唐卡艺术传承面临的又一难题。唐卡绘制技艺繁杂、耗时较长,一幅完美的唐卡往往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光去完成,在当下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社会出行的速度加快,更多的人选择了走出大山到城市之中读书工作,并不愿意再花费十多年的光阴去研习唐卡绘画,虽然学画唐卡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但是它的前期效益是非常低下的,没有办法养活自己,于是很多人便放弃了画唐卡的念头。其次就是对于唐卡绘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以及祖辈家庭的代代相传,这两种方式都不是很开放,并且不能使唐卡绘画广泛的流传于世间并且有所创新和发展,而且因为很多唐卡传承之家到了现在年龄的后辈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来继续画唐卡,家族的传承面临没有人来接班的问题。

(三)市场不规范

由于市场的不规范也会妨碍唐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唐卡市场的交易促进了唐卡艺术商品化的进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唐卡市场的兴起,其商品化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些商家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采用机器印刷的方式代替手工绘制,大规模生产出大量的低劣作品,严重影响了唐卡的艺术形象和地位;另外一些商家把景区的一些价位低廉的唐卡当作低档的工艺品进行售卖,比如景区中的那些唐卡,颜色单调,线条简单,没有什么大的艺术价值,但由于具备了唐卡的特点也会使一部分人以为唐卡就只有这样的品质。另一方面是唐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定价规则,市场价格不尽合理,鱼龙混杂的唐卡往往致使消费者对唐卡真假好坏难以分清,最后只能望而兴叹。还有一些无良小商贩将一般的唐卡冒充名人的唐卡以较高的价格推销到消费者手中,更有甚者将机器印的唐卡作为真品低价贱卖出去。

(四)资金短缺

资金严重制约了唐卡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唐卡的绘制需要大量高价的天然颜料,颜料来自金、银、珊瑚、玛瑙、珍珠、宝石、藏红花、茜草、大黄等珍稀矿石及植物,昂贵难求;而且传统唐卡的绘制工具也是比较特殊和唯一的,比如勾线笔多为拉孟自己制作,所以成本很高,不太可能卖掉换取其他物质或金钱。拉孟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项事业上,除了教授技艺之外,他要负担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都还有些勉强,更不要说投入更多的金钱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一门手艺了。成都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占地两层,除了要支付入驻费外,每个月的租金都不菲,除此以外,在设备采购、展览等方面都需要花费不小的资金。但是目前中心的资金来源还是以拉孟一个人的工资加上极少部分政府补助为主,资金有限,根本支撑不起这个中心的发展。所以除了要面临最基础的资金问题之外,资金的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唐卡艺术的传承与推广。

四、拉孟唐卡传承策略

(一)创新唐卡题材

拉孟意识到传统题材离现实太远,他另辟蹊径尝试突破传统题材的禁锢,在创作角度上采用当代现实题材,从小生长于牧区的他热爱自然风光,将自然中的山脉、河流、草原等景色绘入唐卡画作之中,增添自然之气;他紧跟时代脚步,关注现实生活,相继推出一批红色题材的唐卡作品,《红船精神》《格达活佛与朱德总司令》《十八军进藏》等,其中《红船精神》利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将红船、天安门城楼、八达岭长城这些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图立体、画面恢宏,从一个独特艺术视角展现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发展的重要过程,表达出了作者对党对国家的赤诚之心和浓厚的敬仰之情。由于题材都是贴近当今社会生活的,让这些唐卡极具震撼力,激发着人们心中的共鸣,也让观者为之眼前一亮,受到观众们的喜爱,也使唐卡艺术增添更多生机动人的活力。

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吸取拉孟的经验和贡献,在画唐卡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唐卡艺术的题材,在汲取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创新,在题材上不断创新,这样可以把唐卡的艺术魅力持久不衰、风采依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唐卡艺术素材,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与艺术爱好者,使唐卡这一古老的中国国粹呈现前所未有的活力。

(二)加强宣传力度

拉孟加快步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利用现代媒体宣传的同时,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做好唐卡宣传工作,讲好藏族传统文化故事,展现美丽喜马拉雅画卷。他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展览和相关活动,将众多唐卡作品带到国内外舞台上,带领《格萨尔王传千幅唐卡》入选北京奥运会文化项目,并在诸多方面获得关注与好评;同时,经常举办唐卡艺术讲座、唐卡创作研修班等形式向大众宣传介绍唐卡知识,吸引大众对唐卡产生兴趣,带着师徒进入学校、社区宣讲介绍唐卡的历史、文化和绘画技法,让唐卡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让大众看到唐卡背后的故事。

为了让宣传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让更多的群众知道它,在宣传工作中,我们还要同拉孟一起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我们的信息得到更多的传播,对于该群体制作我们要更加有规划的去策划、去组织。并且我们要在与拉孟的配合中准确的把握好我们的受众群体,能够从他们的需求和爱好出发去开展相关的工作,这样更能让宣传工作做的有针对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我们来进行这种活动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我们的理念和思想,并且让我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来补充我们的团队力量。通过举行相关的会晤以及活动和研讨会议的方式,则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机会,使人们的视线可以投向我们这个组织,有更多的可能让人了解和感兴趣。总而言之,依靠有关部门和拉孟共同努力来做好这次宣传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做好市场拓展

开拓市场,抓规范,树品牌,提价值,抓落实。把没有机印的优质唐卡继续保留下来,手工画才是真正的唐卡,为了更标准地把好质量关,规范价格,让顾客知道什么好,什么差,什么是假的;积极和商户联络,扩大唐卡销售路子;多开唐卡文创产品,唐卡明信片、书签、丝巾等;结合现代人的需要把唐卡的材质做成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要把唐卡做得更好、美、精,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藏民能把自己的生活变成艺术品。拉孟致力于将藏族唐卡推向大市场,走入千家万户。在诸多旅游景区及文具店可见到拉孟制作的藏族唐卡文创产品,这是唐卡在现代人手中的全新面貌。

为促进拉孟唐卡市场的发展壮大,必须由当地党委政府主导联合相关部门一起搞好规范工作,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来保护唐卡行业的发展和权利以及创意作品的原创权等,规范并有效地推广宣传唐卡文化,使其可以更广泛的传播和普及化,使更多人了解、认识和享受唐卡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解决资金短缺

拉孟努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四处奔走寻求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申请资金扶持和项目资助,例如成都拉孟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就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成为了四川省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传习基地及拉孟唐卡绘画技能大师工作室;拉孟向社会各界企业或个人寻求赞助,企业或个人向拉孟提供赞助款,用以支持其开展教学、创作和展览等活动,或者让学生将自己所创作的唐卡作品利用销售等方式转卖换取经济利益,进而改善资金条件以更好地维持和发展唐卡艺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拉孟唐卡通过拉孟的口述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唐卡的发展环境艰难,所以国家应该对此给予大量的支持,结合拉孟这个非遗传承人,在技艺上不断创新,在市场中不断发展,这样才可以维持唐卡的传承,实现唐卡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重曦.汉藏艺术交融下的“噶玛噶孜”唐卡流变研究[J].中国民族美术,2025,(01):5-13.

[2]杨洁,郭庆红. 西藏传统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以“唐卡”为例[J]. 湖南包装,2025,40(01):208-210.

[3]胡小彤.唐卡市场化驱动下吾屯下庄村三生空间治理策略[J].城市建筑空间,2025,32(01):68-70

[4]马兰蕊.噶玛嘎孜唐卡画派噶雪·噶玛扎西的作品研究[J].美术文献,2024,(12):53-55.

[5]贾兵.藏族唐卡绘制技艺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美与时代(上),2024,(12):131-1

*本文系甘孜州社科研究立项课题“国家级噶玛噶孜画派非遗传承人拉孟“唐卡”创作生涯口述史研究项”成果。(目编号:GZSK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