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变迁研究
周倩
浙江师范大学 321004
引言
职业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和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南非职业教育体系历经殖民、种族隔离与民主转型,其课程改革反映出不同政治、社会与经济条件下的阶段性特征。1994 年民主化以来,南非政府致力于通过《国家资格框架法》《进一步教育与培训法》《技能发展法》等政策推动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现代化,吸收国际经验以构建具有本土适应性和全球竞争力的体系。本文拟从历史发展、政策演变、课程转型与现实挑战等维度,系统探讨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逻辑与路径,为发展中国家相关改革提供参考。
一、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与制度源流
南非职业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殖民时期,当时教育资源严重向白人群体倾斜,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工业化需求中的低技能岗位,黑人群体被排除在正规教育体系之外。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全面推行,南非形成了以种族为界限的分离式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沦为维持劳动力结构的工具,而非促进社会流动与经济平等的渠道。种族隔离时期的职业课程具有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不同种族接受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质量存在巨大差异。1994 年南非民主转型后,曼德拉政府确立了“教育为社会正义工具”的理念,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转型的重要策略。国家通过《南非宪法》《教育白皮书》等文件明确提出构建一个包容、公平、多元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因此迈入制度重构阶段。南非国家资格框架(NQF)的建立成为制度层面的重要里程碑,它通过标准统一、学分互认和水平对接的方式,打破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推动学习成果的跨界承认与人才流动的灵活性。这一阶段的课程改革强调“成果导向”(outcomes-based education),主张以学习者能力为核心,而非课程内容的单一传授,实现课程结构与社会技能需求的对接。
二、民主转型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体系建构
在民主化转型背景下,南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与政策文件,构建起涵盖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综合性制度框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家资格框架法》(NQF Act)与《技能发展法》(Skills Development Act)。前者确立了南非资格体系的整体架构,划分为10 个等级,并设立了南非资格认证管理局(SAQA),统一管理学术与职业教育资质;后者则注重推动产业参与职业教育,通过设立“行业教育培训局”(SETA)实现政府、行业与教育机构的协同合作。此阶段职业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经济驱动下的教育服务”,强调职业教育应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导向,推动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深度对接。同时,政府还设立了“国家技能开发战略”(NSDS),推动技能培训标准化与覆盖面扩展,并引导职业院校将课程重点从传统手工业技能向信息技术、工程、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转型。此外,《继续教育与培训法》(CETAct)明确将职业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整合,推动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协同发展。这些改革体现了南非政府试图通过制度设计解决结构性失业、贫困与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宏观调控意图。
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转型与结构调整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南非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由传统的“工匠式培训”向“综合能力发展”转型。课程内容设置不再局限于单一技术训练,而是强调学习者在认知、情感与技能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素质发展。课程结构更趋向模块化与灵活化,许多职业教育机构开始采用基于模块的课程设计,允许学习者按照自身节奏完成学业,实现课程结构的弹性与个性化。同时,职业课程中引入通识教育内容,如基础英语、数学、计算机技能与创业素养,以增强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实施上,许多职业院校开始引入“学习工作整合”(Work-Integrated Learning)机制,即通过实习、企业合作、项目制等形式使学习者获得真实工作场景中的经验,从而增强课程的实践导向。尽管改革初期在理念层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课程更新滞后、教学资源缺乏、教师能力不足等,制约了课程改革成效的持续性。
四、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挑战与局限
尽管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一定制度性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实际困境与结构性难题。首先是课程实践的可操作性不足,部分课程设计过于理想化,缺乏与行业需求的实质对接,致使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其次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在传统观念中仍被视为“低等教育”,影响学生与家庭的积极参与。此外,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建设仍存在短板,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缺乏行业背景或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现实生产严重脱节。再者,校企合作机制运作不畅,企业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不足,导致课程资源无法有效共享,实践环节难以落实。尤其在边远地区与欠发达省份,教育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导致课程质量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以上问题说明,课程改革不能仅停留于制度设计层面,更需要配套机制与基层执行力的保障,包括财政投入、教师培训、产业协同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
五、结论
综上所述,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从种族隔离体制下的教育工具化,到民主化转型后以公平、发展为核心的制度重建,并在不断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与组织结构。南非政府试图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建设、行业培训局设立、技能发展战略推进等多种手段,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标准化、实用化与公平化,努力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培养体系。然而,改革成效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课程内容、教学质量、社会认知与资源配套方面仍需加强。未来南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强化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课程设计与评估机制,引入双元制教育元素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完善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与终身学习通道建设,提升整体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弹性,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技能提升与就业促进的多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张 婷 , 楼 世 洲 . 中 非 职 业 教 育 合 作 十 年 回 顾 与 展 望 [J]. 非 洲 研究,2024,22(01):216-236+284.
[2]职业教育引领全球新风潮多国共筑技能成就未来[N].天津日报,2024-11-22(006).
[3]王珩,徐梦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教育国际交流,2024,(06):48-52.
[4]钱荣,贺兴初,王虹,等.“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概念、构念与理念[J].江苏高职教育,2024,24(05):27-38+56.
[5]陈亚州,李昕颖.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进展、挑战与路径[J].西伯利亚研究,2024,51(05):98-107.
[6]刘育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非洲优先”事项与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28):3-13.
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 2024 年赴非调研课题,项目编号FF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