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微项目学习的中学化学实践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王丽君

福建漳州玉兰学校 福建漳州 363000

0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能力不仅包括实验操作技能,还涵盖问题发现、方案设计、证据推理、反思改进等综合能力,是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载体。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部分课堂仍以 “理论讲授 + 演示实验” 为主, 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实践能力培养流于形式。微项目学习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短小精悍的项目任务为驱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 “做中学、学中思”,成为衔接化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重要桥梁。因此,探索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1 微项目学习与中学化学实践能力的内在契合性

微项目学习与中学化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契合,源于二者在目标、过程与本质上的高度一致性。从能力培养目标看,中学化学实践能力涵盖实验操作、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团队协作等维度,而微项目学习以“解决真实化学问题”为导向,例如“探究常见调味品的化学成分与性质”“设计简易净水装置”等项目,需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验证、总结反思优化,全程覆盖实践能力的核心要素。

从教学过程逻辑看,中学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活化特征,许多概念(如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和原理(如复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需通过实践感知深化理解。微项目学习打破“理论-实验-习题”的传统模式,将知识融入具体任务: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设计“比较铁、铝、铜的活泼性”微项目,学生需自主选择试剂、控制变量、观察现象并推导结论,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本质高度契合。

从学生发展需求看,中学阶段是实践能力与科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期。微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难度适中、周期较短(1-2 课时),既能避免长期项目的畏难情绪,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反思改进”的完整实践过程,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为高阶实践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2 基于微项目学习的中学化学实践能力培养路

2.1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微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培养路径的基础,需遵循“小而精、真而实”的原则。在主题选择上,需紧密围绕教材中的“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化学与生活”等核心模块,选取如“自制简易净水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食品干燥剂成分分析”等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主题,确保项目既能巩固课本知识,又能为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载体。在任务设计上,采用分层递进式拆解策略,将整体项目细化为“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总结反思”等连贯子任务,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兼顾不同实践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全员参与探究。在资源支撑上,实现精准匹配,不仅提前准备实验器材、生活类实验材料等硬件资源,还需提供实验操作规范手册、参考资料清单、问题解决提示卡等“脚手架”式软件资源,为学生实践探究扫清障碍,降低操作难度。

2.2 强化过程指导,规范微项目实施

以“学生自主为核心、教师引导为支撑”,规范实施流程并强化过程指导,具体分为三个关键阶段。其一为情境导入与问题聚焦阶段,依托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创设真实情境,如通过“水壶水垢的形成”“食品包装袋内气体的成分”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探究的问题。其二是合作探究与实践操作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结合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教师通过巡回指导、针对性提问等方式,及时纠正操作偏差、解答方案设计中的困惑,助力学生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准确记录现象与过程数据。其三为总结交流与问题反思阶段,各小组通过汇报、展示等形式呈现成果,师生共同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实验误差、方案疏漏等),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导学生反思优化,实现知识内化与实践能力提升的统一。

2.3 完善评价体系,保障实践能力提升

为保障微项目学习中中学化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需构建突破“重结果、轻过程”局限的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上,打破单一教师评价模式,融合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与学生自我反思:教师侧重专业指导与规范性评判,小组互评聚焦合作表现与方案合理性探讨,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审视自身在探究中的不足,形成多维度评价合力。评价内容需全面覆盖实践能力的核心维度,不仅关注实验成果,更注重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逻辑性,以及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分工有效性。评价方式上推行过程化追踪,通过课堂实时观察记录学生操作细节、组织成果展示交流检验知识应用能力、收集反思报告分析思维进阶过程,实现对实践能力发展的全程把控与精准反馈。

3 结论

微项目学习是中学化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效载体,其“小切口、强实践、生活化”特点,能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提升培养效率。科学路径是关键,“生活化、阶梯式”设计、“自主-协作-引导”流程与“过程-结果-发展”评价协同,可覆盖实践能力核心要素,兼顾学生需求。未来需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微项目并推动其与常规教学融合,实现实践能力培养常态化,同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拯.创新体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路径探寻[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3,(07):30-31.

[2] 徐飞.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化学“微项目”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3,(22):97-100.

[3] 张春霞.探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学化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 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高峰论坛”论文集(二).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第二中学;,202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