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作者

尹辉

衡南县冠市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镇地区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乡镇房屋作为居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载体,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乡镇的稳定发展。然而,由于乡镇房屋建设存在缺乏规范规划、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用年限较长等问题,导致房屋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构建完善的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保障乡镇居民安居乐业、推动乡镇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构建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重要性

2.1 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乡镇房屋是居民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场所,若存在安全隐患,如结构损坏、墙体开裂、地基下沉等,可能会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暴雨、大风)或日常使用过程中引发房屋倒塌等严重事故,直接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财产损失。通过构建有效的排查机制,定期对乡镇房屋进行全面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将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切实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 推动乡镇可持续发展

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是乡镇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完善的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有助于提升乡镇整体形象,增强乡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及时排查和整治房屋安全隐患,可以避免因房屋安全问题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使乡镇的土地、资金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乡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一些旅游特色乡镇,保障房屋安全能够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3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构建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政府通过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房屋安全排查工作,为乡镇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同时,这也有利于政府及时掌握乡镇房屋的整体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规划乡镇建设提供准确依据,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的构建路径

3.1 组建专业排查队伍

3.1.1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针对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培养一批既懂建筑结构知识又熟悉乡镇实际情况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可以与当地的职业院校、建筑培训机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短期培训项目,系统传授建筑结构检测、安全评估等知识和技能。例如,定期举办乡镇房屋安全排查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内容涵盖房屋结构原理、常见安全隐患识别方法、检测仪器使用等,提高排查人员的专业素养。

3.1.2 整合社会资源

除了培养本土专业人才,还应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外部专业力量参与。可以与建筑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检测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这些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例如,在开展大规模排查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充实排查队伍,提高排查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2 优化排查流程

3.2.1 制定详细排查标准

明确、统一的排查标准是确保排查工作质量的关键。应结合乡镇房屋的特点,制定涵盖房屋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墙体等各个方面的详细排查标准。例如,对于房屋基础,规定检查基础是否有沉降、裂缝等现象,以及沉降和裂缝的允许范围;对于主体结构,明确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的检查要点和判定标准,使排查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

3.2.2 规范排查程序

建立科学规范的排查程序,确保排查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进行房屋信息收集,包括房屋建设年代、结构类型、使用功能等基本信息。然后,开展现场实地检查,按照排查标准对房屋各个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并做好记录。之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安全评估,判定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隐患的严重程度。最后,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提出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例如,设计统一的排查表格,要求排查人员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便于后续的评估和管理。

3.3 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

3.3.1 引入先进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房屋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在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中,应积极引入这些技术,提高排查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乡镇房屋进行整体巡查,快速获取房屋外观、屋顶等情况;运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雷达检测等,对房屋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在不破坏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准确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3.3.2 多渠道筹集资金

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及后续的整治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如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相关贷款支持,对进行房屋安全改造的居民给予一定的信贷优惠政策。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房屋维修基金制度,由乡镇居民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用于房屋的日常维护和安全隐患整治。

四、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面临的问题

4.1.1 居民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乡镇居民对房屋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基本的房屋安全知识。他们往往在房屋出现明显问题时才意识到危险,对排查工作不配合,甚至认为排查会影响其正常生活,给排查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

4.1.2 排查工作任务繁重

乡镇房屋数量众多,分布分散,且建设情况复杂,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并存,这使得排查工作任务艰巨。同时,由于乡镇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专业排查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细致的排查工作。

4.2 应对策略

4.2.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乡镇居民的房屋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利用乡镇广播、宣传栏、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居民普及房屋安全隐患的危害、排查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维护知识。例如,定期组织房屋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居民讲解房屋安全常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争取居民对排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2 合理安排排查工作

根据乡镇房屋的分布情况和重要程度,制定合理的排查计划。优先对人员密集场所、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逐步推进全面排查工作。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乡镇房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对房屋信息进行动态管理,提高排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乡镇房屋的位置、基本信息等录入系统,便于排查人员快速定位和查询,合理安排排查路线。

结语

构建与完善乡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保障乡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乡镇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构建过程中面临居民安全意识淡薄、排查任务繁重大等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合理安排排查工作、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等应对策略,能够逐步克服困难,建立起科学、高效的排查机制。未来,应持续关注乡镇房屋安全问题,不断优化排查机制,加强排查队伍建设,提高排查技术水平,确保乡镇房屋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整治,为乡镇居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推动乡镇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胜君 . 乡镇房屋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J]. 科技与创新 ,2025,(12):163-166.

[2] 任永卫 .A 区居民回迁安置中消防安全风险防范研究 [D]. 河北大学 ,2024.

[3] 林鑫 . 强化农村建房安全管理的策略分析 [J]. 居业 ,2023,(07):197-199.

[4] 王娜 . 基于动态演化博弈的农村自建房质量安全保障研究 [D]. 安徽理工大学 , 2022.